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融合“专业技术+劳动教育”的方式,夯实劳动过程、评价机制的清单驱动,围绕日常劳动实践项目、生产劳动实践项目、服务性劳动实践项目三大类别,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体力与脑力相结合、技能与创新相结合”的价值引领,在全方位、多层次劳动教育实践中贯彻劳动育人思想,着力构建“劳动+思政+专业”的三位一体融合机制,形成“1+3+N”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体系。
以“深耕学堂——劳动精神传播”校内外实践为引领 助推劳动教育理实结合
将劳动精神、雷锋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培养劳动观念、劳动素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开展劳动观念培育引领、专业实践创造创新等系列活动,融入劳动教育内涵,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劳动观念、劳动素养,为劳动教育赋能;坚持将劳动教育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横向融合,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劳动教育二课堂建设,完善劳动教育思政评价体系;以“深耕学堂——劳动精神传播”等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载体,加强政策配套供给和阵地成果运用,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3+1”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为引领,在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嵌入思政教育功能,融入“劳动素养+专业技能+思想品质”的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机制。
大学生在西山社区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
以“四维劳动教育”体系为特色 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构建由自理型劳动、服务型劳动、实践型劳动和创造型劳动有机结合的“四维劳动教育”体系,完善劳动育人联动体系,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走出课堂,发挥育人价值。以学科资源为依托,发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特色,构筑理论和实践应用的一体化平台,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劳动教育实践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耦合育人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三年,学院在校园内、社区、中小学、幼儿园、农村等地已组织开展80余次劳动教育活动,劳动人数达5000人次,时长达760余小时,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关爱“一老一小”、城市建设、教育减负、生态环保等一系列国家社会发展热点,深入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小学课后服务育人”“四点半学堂”“”“三下乡” “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四点半学堂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2022年获得第九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学教育课后服务育人的模式创新与探索”,2023年11月受邀参加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参展;《关于激活小学课后服务育人“点单模式”的提案》获团省委2023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优秀作品;获2024年云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
大学生深入小学开展“思维劳动教育”社会实践
指尖妙趣 劳动+美育 打造“美味”十足的劳动育人课
融合“专业技术+劳动教育”的特色手工项目,在劳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不仅仅是让大学生学会简单的手工技能,更是促进大学生感受劳动、学习劳动和理解劳动的有效途径,着力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劳动者。从“专业化”“畅享式”“兴趣型”“服务性”劳动等多维度、多视角提升劳动实践教育实效,让学生们在具有技艺性、实践性、独特性的特色手工课程中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的劳动态度、规范意识以及智慧劳动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探索,在实践中体悟,在创新创造中提升。采用任务清单的方式,定制雷锋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主题,明确劳动目标、劳动内容、劳动方式和评价要求,把劳动结果纳入第二课堂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
“劳动精神”手工作品展示
“工匠精神”手工作品展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