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场的儿童研究”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03-03 20:47:54

     2020年1月3日,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第七届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东校区教学楼A1007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教育现场的儿童研究”为主题,旨在倡议回归教育现场的儿童研究,更好地汇聚、分享已有相关探索、经验,共同探讨未来可能的合作与发展。来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儿童中心、澳门城市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光明小学、中关村三小、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佰特教育、石家庄阅亮船等12家单位共50余人出席论坛,参会人员覆盖高校、教科研机构、小学、社会机构等不同群体。

  论坛开幕-张志坤副教授介绍参会人员

  论坛开幕式-刘慧教授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坤副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慧教授致辞。之后,刘慧教授代表研究中心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代表郑诗茵完成了合作签约仪式,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分为四场,每场三个报告及互动讨论,共有十二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超过半数的参会人员发言。论坛的第一场由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夏鹏翔副教授主持,刘慧教授做了“儿童的需要与表达”的主题报告,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教师应当读懂儿童的表达,了解儿童的需要;中关村三小学生部主任万霞老师做了“让学生的成长清晰可见——从2019年的哪吒说起”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关村三小进行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探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副主编弓立新介绍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多年关注儿童研究的经验;多位参会人员交流讨论。

  第一场主题发言与讨论

  论坛的第二场由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魏戈博士主持,三位中心成员结合各自已有研究成果,分别从“娱乐文化”“儿童画”“儿童游戏”等不同主题做教育现场的儿童研究分享:张志坤副教授分享了“娱乐文化对儿童公民素养的双向影响”,通过3500份问卷调查的发现,讨论娱乐文化对儿童公民素养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唐斌副教授做了“融入生活的儿童美育”的主题报告,通过对儿童画的解读和分析,带领大家了解感性、生动的儿童世界,以及对儿童绘画指导的反思与讨论;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李敏副教授做了“儿童游戏:源于生活的教育”,分享了多年儿童游戏现场研究的发现和思考,揭示出在儿童游戏领域展开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第二场主题发言与讨论

  论坛的第三场由李敏副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欧群慧副教授做了“儿童时间的一项生活体验研究”的主题报告,通过对儿童日记中关于时间话题的梳理,揭示儿童对时间的觉察与体验及其教育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的白婧、高孟岩两位老师以“激活儿童生命的学校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学校关注儿童发展的特色课程——日记赏析课、数学益智游戏课程的探索与成果;随后,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钟晓琳副教授做“‘日记赏析’: 一种基于儿童表达的学校教育探索”的主题报告,解读“日记赏析”的实践探索,分析其背后的儿童观,并在儿童表达层面进行探讨。

  第三场主题发言与讨论

  论坛的第四场由唐斌副教授主持,看见未来?儿童智库院长助理郑诗茵分享了“儿童友好学校视角下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2019级博士生刘映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教育现场的儿童数学启蒙叙事”,揭示了数学与生命的关系,提出要让孩子感受生命中的数学,引导孩子体悟数学与生命的真善美;最后,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魏戈博士进行了“从‘研究儿童’到‘儿童研究’”的主题报告,提出儿童研究的范式转向,即基于教育现场的儿童研究,强调研究方法的变革等一系列观点。

  第四场主题发言与讨论

  论坛的闭幕式由钟晓琳副教授主持,多位参会人员分享了参会的感受和收获,中心主任刘慧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并表达对各参会单位与人员的感谢,本次论坛圆满完成。

  参会人员交流讨论掠影

  刘慧教授做论坛总结

  参会人员合影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教育现场的儿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第七届主题论坛”顺利召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