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讲话丨袁广阔:探源中华文明 增强文化自信

2022-06-03 17:08:47 中国社会科学网 袁广阔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6月1日, 原题为:【探源中华文明 砥砺民族之魂】探源中华文明 增强文化自信

图片

图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是继2020年9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的又一重要论述,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从更高更广的视野肯定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演进的作用及意义。


  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百余年的接续努力,考古学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脉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现了大量距今200余万年至1.5万年的旧石器遗址以及数以万计距今1万年以来的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的遗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辽宁红山,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贾湖、双槐树、二里头,山东焦家,湖北石家河,浙江上山、良渚等大型聚落遗址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勾勒了中华早期文明在包容与开放中演进发展的文化图景,阐释了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断、兼收并蓄的基本特征。


  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也充分显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些贡献主要体现在农作物如粟、稻的最早驯化、丝织品的发明、礼制的制定、文字的创制等多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使我们深受鼓舞。5月28日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支部第一时间组织支部教工党员开展专题学习。广大师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志为深入探索中华文明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考古工作的根本任务,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契机之下,我校考古学科师生要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紧紧围绕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成问题和重大考古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河南荥阳楚湾遗址田野考古发掘,在考古新资料的坚实基础上,做好考古成果的整理、研究工作。

  楚湾遗址是一处仰韶时期的聚落,2021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发掘工作,已经基本搞清楚该遗址的堆积情况和文化面貌,揭露的一片墓地排列有序、葬俗特殊,为研究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后续我们将继续寻找居址所在地,进一步判断墓地和居址的相互关系,廓清整个聚落的布局状况,对仰韶文化研究和黄河文化研究作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指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第二,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门类众多。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优势,以现有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为基础,联合我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等院系,充分探讨合作可能,对新出土的文物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学、地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开展深入研究。我们还将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成立交叉学科联合实验室,强强合作,开展残留物分析、丝绸制品、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


  第三,紧紧围绕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主题,积极参与 “考古中国”等重大学术课题。

  我校历史学院拥有考古学、中国史和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研究方向齐全,综合实力强。下一步,我们将从历史学视角出发,整合发挥我校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优势,发掘整理相关考古新发现资料,系统梳理研究各遗址的文化发展脉络、历史渊源,为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作出贡献。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将时刻铭记自身肩负的使命,继续以中华文明探源与早期国家发展为工作要点,通过参与河南、山东、北京等地考古发掘和研究项目,积极参与“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学术课题,为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任,考古与文化遗产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王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