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育人与思政工作双赢双促进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十六)
近日上海海事大学举行了第三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我院三位教师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好成绩。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教师们踊跃参加,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们的育德能力,发挥参赛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也体现学院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视。
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党委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重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内涵建设,课程育人取得一定的成果。
1、党员带头,做课程思政初探的先行者
学院长期重视学生育人工作,早在2015年,国航系党支部的党员们就自发开始探讨在专业特色课程教学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的问题,并发表了《航运特色专业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一文,拉开了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航帆。2017年,学校开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试点工作,学院党委召开支部书记会议,通过支部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各支部积极响应,在两年的建设期,有6名教师党员主动报名,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多层次、全方位挖掘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通过撰写案例,参与教学竞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做了大量探索性的研究,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2、支部垂范,做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排头兵
学院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经历了从不断摸索到逐渐成熟的过程,自2018年11月我院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学院以来,学院聚焦课程育人,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邀请南师大、华师大、同济和我校马院的专家开设课程思政培训和交流会,让教师在“谁来育人?”“育什么人?”“怎么育人”的认识上形成统一,明确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有承担育人的责任,努力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学院制定了《交通运输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规程》,明确了课程思政工作的定义、职责、工作过程和方法、效果评价方式等内容,提出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经过酝酿,我院于2019年有先后颁布了《交通运输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和《交通运输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基本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支持保障措施,以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要求和全覆盖推进的时间表。为了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全覆盖建设,支部垂范,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由支部书记带头开展各专业课程思政的思政知识点提炼。经过一个学期的整理和修改,学院将通过评审后的88个案例汇编成《交通运输学院课程思政案例集》;另一方面党员教师积极踊跃报名,学院共有25门课程列入示范课程。在支部的大力推进下,课程思政建设在学院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有了党支部全力支撑和配合,学院课程思政在制度建设上、教师认同上、课程建设上开了好局。2019年6月,上海市教委开展了首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和领航团队申报工作。学院全面宣传和组织申报,专门召开支部书记和专业主任研讨会,得到了支部的大力支持,课程思政申报工作顺利有序。很快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5个教学及研究团队:航运管理系列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厚植“交通强国”的港口特色教学团队、“面向新时代的港口集疏运”交通工程教学团队、“物流管理高级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青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5个团队负责人除1名为系主任,其他均有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担任,申报了35门专业课程(含已建和在建课程),课程涵盖了学院全部四个专业。这35门课程思政课程的申报中,党员教师比例占75%。经过申报答辩,学院成功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重点改革领航学院,5个团队成功获批领航团队。2020年学院又有13门课程同时获批校级示范课程思政课,《航运公共管理与政策》、《管理学原理》2门课程获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线上建设课程,全部是由党员教师主持申报的。
经过两年的建设,在学院党员教师的带领下,教师们普遍达成了“无思政、不金课”的共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占专业课程的72.4%。
3、青年教师党员勇于担当,做提高课程思政质量的探索者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从初创、起步、不断推进,已经进入内涵建设阶段。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学院青年博士党员们勇挑重担,在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简称“青博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和评价实践与理论探索,努力提升育人能力。该团队通过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思政一级思政要素和学科思政元素的概念,一级思政要素为“七观三强国”,即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观、文化观、国家观、社会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团队还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及其作用等方面研究,共立项3个校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项目,形成《行业特色型高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路径研究》、《基于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思考》、《课程思政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吗?—来自“三全育人”综改实践的经验证据》3篇研究成果。青博团队的党员教师乐于奉献,成为指导学院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课程思政工作,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智囊团”。
4、学院党委力促课程思政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相融通 ,获得双赢效果
学院不仅将课程思政融入一流专业课程、一流专业建设,学院全部四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地方和国家首批“双万计划”(2个国家级、2个上海市),2门课程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而且还将课程思政与政治思想教育相融合。
学院牢牢抓实课程育人工作,一方面学院党员政治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成为教师开展好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教师们要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就需要在课程中深挖专业学科建设所涉及的国家目标、国家政策、国家利益、国家竞争背景和内涵,这都有赖于在平时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的交流活动和案例分享也成为党日活动和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奋斗精神,鼓励学生扎根行业,服务基层,树立为“航运强国”建设的伟大理想,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如从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培养中切入讲解、从典型案例典型人物、课程实践等方法切入分析,从国内外比较中阐释等,只有掌握教学方法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都有赖于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和研讨。目前学院党员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加强了,无论在“书香党员”学习交流活动中,还是在“四史”寻访活动、“航运人”口述采访活动,以及课程实践活动中都活跃着党员的身影,党员学习积极性提高的同时有力地提高了课程思政课堂的质量,在近两年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竞赛”中,我院教师获得特等奖等好成绩;课程思政工作也极大地丰富了支部党日活动,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分享,通过传帮带,通过党员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一流本科和一流课程建设,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打造更多“金课”。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成为交通运输学院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有效途径,成为党员培养考核,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作为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阵地,不断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各方协同育人的协同效应。
1、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师资培训
2、学院邀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保权老师开展“如何建好课程思政”主题交流活动
3、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和实践平台建设座谈会
4、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交流会
5、《交通运输学院课程思政案例集》
6、王忠宇老师获得学校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特等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