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院开展“五四:新文学与现当代文学”海大人文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20 10:00:19

交通运输学院开展“五四:新文学与现当代文学”海大人文沙龙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当年青年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交通运输学院于5月4日下午在临港湖畔大隐书局举办“五四:新文学与现当代文学”海大人文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赵睿老师主持,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贵良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王小平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本次文化沙龙聚焦新文学运动,通过对这一段历史进行回望和对当代文学进行展望来致敬五四。

赵睿老师首先从“大家眼中的新文化运动是什么”这个问题出发。对此,文贵良老师首先澄清“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及“五四运动”三个不同概念,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与分析。王小平老师对三者的关系做了梳理,她认为新文学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这三者存在内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指向。

而围绕新文学运动产生的背景,王小平女士对其进行了解答。追溯到1840年前后,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人们便开始探索一条救国存亡之路,而人们从外国的文字中发现了“言文一致”的特点。于是,便认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标志,阐发汉语的现代意义,成为晚清学人的共同焦点之一。文贵良先生进行了补充,他认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正在逐渐汲取外国文化的精髓,翻译成何种字体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逐渐演化成“文白之争”,最终便爆发了新文学运动。

关于新文学运动的内容和成就,两位老师分别具体谈了“文白之争”的内容。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17年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倡白话取代文言,主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新文学运动胜利的标志是白话取代文言获得了官方的认同。文贵良老师还谈了新文学运动和国语运动双潮合一的关系。两位老师重点分享了新文学运动的价值,就是对于人的重新认识,并通过作品进行分析。此外,新文学运动的成就还包括中文书写方式的变化:分行分段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汉语的欧化形式——的地底的使用,以及推动国语的建设,现代汉语的建设和普通话的建设。

讲座最后落脚到反思,两位老师从新文学的成就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出发,指出了现当代文学面临的种种挑战:现当代文学如何坚持五四新文学以来对人性的关怀与批判精神?如何借助文学的多样性发展,塑造出更富有活力的文学汉语?如何借助传统的纸质媒介和新兴的网络媒介双规方式,开创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时代?

本次“五四:新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海大人文沙龙活动,不仅使学生们对五四新文学的内涵成就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使同学们对语言这一“人类生存的家园“有了哲学上的理解,并且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更多地期待。

图1_266.jpg

图2_230.jpg

图3_170.jpg

图4_75.jpg

图5_44.jpg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使同学们对语言这一“人类生存的家园“有了哲学上的理解,并且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更多地期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