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流学科”海魂传承工程,增进文化育人效果

2022-03-04 10:10:13

海洋科学学院在文化育人方面,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传播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引导学生“知海、爱海、懂海、学海”。

创建了名师墙,为师生树立了优秀典型和标杆

在过去数十年间,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专家、教授、名师,他们在国际履约、科研、教学等方面,为我国争取海洋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名师们的风范常常是以各式各样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而恰恰是这些“故事”,构筑起了海洋渔业发展一部“活”的历史。如上海市2019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0年上海劳动模范戴小杰履约谈判故事,如荣获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和“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陈新军教授20年刻苦攻坚,为国家海洋战略研究鱿钓资源的感人故事。为了更好的铭记这些名师者们在海大拼搏留下的历史足迹,传承百年海大“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海大人为之不懈追求,海洋科学学院在学院楼将十几位名师们的先进事迹通过油画的形式予以展示,宣传他们搏浪天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名师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潜心教育教学、勇攀科学高峰。

开展《渔权即海权—国际履约谈判纪实》口述史活动

开展《渔权即海权—国际履约谈判纪实》口述史活动,将十几位优秀专家学者的履约谈判故事通过学院党委采访、人物口述、青年师生听和记的方式记录并整理汇编成集,宣传他们热爱祖国、搏浪天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潜心教育教学、勇攀科学高峰,为把祖国建设成海洋强国贡献力量。全书记述了团队部分核心成员如何从一名学生成长为在专业上有较高造诣、掌握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有较强的外交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国际履约谈判专家的故事。记述了如何在国际渔业谈判中从后排逐渐坐到前排,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利用科学武器积极为祖国争取渔业配额,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故事。学习、传承和弘扬履约谈判专家们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需要这些鲜活的故事。对当下“四史”学习,特别是海洋强国史和渔业维护史的学习,对学生了解国家海洋历史,开拓国际视野来说,是很好的故事素材。

编纂《新时代海洋强国论》教材,增进学生的海洋强国意识

实践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海洋意识仍然相对薄弱;海洋类高校在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和学校海洋文化建设方面做得不够;海洋课程建设不够完善;海洋就业取向不相匹配,学生普遍缺乏对现实困难的充分认识,缺乏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意志品质的培养,无法主动将个人成长更好地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海洋类高校来讲,就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海洋、热爱海洋、奉献海洋。为此,本书编写组集合学院优势力量,从历史实践、远洋渔业、矿产资源、物理海洋、生物制药、国际海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与编写工作,形成了《新时代海洋强国论》这著作,作为《新时代海洋强国论》课程的教材。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相信此书的出版,使广大读者受到熏陶和感染,渐渐地从知海、懂海、爱海、用海、养海、护海,逐渐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完成《渔权即海权—国际履约谈判纪实》《搏浪天涯--远洋渔业工作纪实》宣传片 

《渔权即海权--国际履约谈判纪实》视频分为三个篇章:一是从无到有,开启国际履约;二是寸土不让,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三是深入研究,履约才能有的放矢。全片讲述了上海海洋大学四代人、四十五年,成为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参与者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让国际履约无从到有,薪火相传的故事,对学生海洋文化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搏浪天涯--远洋渔业工作纪实》通过对老一辈远洋渔业教师进行采访,宣传他们博浪天涯,在大洋渔业资源、海洋遥感监测等方面探索和贡献。重点介绍他们在西非等地围绕渔业生物学与生态学、资源评估、渔情预报等领域进行的研究成果。宣传他们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挖掘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用更多榜样和模范的生动事迹和典型案例感染学生,更好地传承和丰富海大文化。

建设海洋研究样本馆,举办一流学科文化科技成果展,增进环境育人效果 

建设了海洋研究样本馆。将科考每次带回的标本梳理好,并将历年研究的样本背后的故事整理展示,让学生直观和系统了解海洋生物方面的知识。建设一流学科文化成就展。将学校渔业一流学科成果特别是渔业文化成果进行集中宣传展示,营造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蔡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海洋科学学院在文化育人方面,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传播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引导学生“知海、爱海、懂海、学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