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持续发挥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在洱海保护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地方输送和培养更多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研究院洱海党支部形成“一坚持、四融合”发展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洱海党支部在学校、地方各级党组织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以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织密建强特色党建工作体系、增强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思想引领、注重作用发挥、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科研,持续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深入探索洱海水污染治理新模式,展现“科研人担当”。
深化党民融合。秉承“支部建在连队”光荣传统,洱海党支部扎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驻守洱海保护与治理研究一线,把科研攻关作为党支部工作落脚点,把立德树人作为党支部立身之本,不断深化“党建一团建-民建”三线联动工作。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联合主题党日等活动,以党建促合作,以共建谋发展,有效汇聚多方智慧资源,共同谋求在党建工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携手共创,筑牢民族团文化根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产教融合。洱海党支部始终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引,强化校地合作,加强校地、校企互访交流,健全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重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堂从三尺讲台延伸到了洱海污染治理的现场,真正做到了在科研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素养,实现了产教融合、“政校院企”协同发展。
深化产研融合。洱海党支部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对大理洱海的深切关怀,立足上海交通大学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科研基础,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和洱海国家野外站建设,积极开展洱海流域水、土、气、生等多领域教育教学研究,主动承担了洱海流域与湖泊主体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估工作,积极拓展与玉溪、丽江、西昌合作开展高原湖泊对比研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实现科研与应用的“双向奔赴”。
深化产才融合。洱海党支部始终坚持厚植生态为民情怀,助力地方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培育:着力构建“院士专家团队+博士后+研究生”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为地方柔性引进重点领域高层次专家学者,培育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硬核人才支撑;扎实开展国家级高原湖泊专业技术高级研修班等技术骨干人才培训、各类学生实践研学和科普教育活动,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输送技术骨干、培养大中小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