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 ——美谈社团系列活动

2021-11-28 23:47:01

鲁迅先生曾在上海待了9年多直至逝世,在这期间他奋力挥舞尖锐的笔杆为追寻正确的道路战斗着,因此他也在上海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痕迹,值得我们去追寻。所以美谈社团特意举办这次“走近鲁迅”的户外徒步活动,以这种方式去怀念鲁迅先生,感受其伟大,学习其精神。

11月14日上午9:00,样板支部成员、社团指导老师李鑫带领同学们在外白渡桥集合,徒步并沿途参观2.5小时,大约于上午11:30到达鲁迅公园,公园内参观时间约1小时,13:00结束参观。在出发之前,大家对鲁迅生平和事迹等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参观时积极学习和交流。

沿途部分参观点包括:1、外白渡桥,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的桥梁,也是当今中国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式桥,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2、景云里,建造于1924年,只有坐北朝南的3排三层小楼,是上海很普通的石库门,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名人居住在此,从事创作、编刊、领导和组织革命文学活动,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3、拉摩斯公寓,由英国人拉摩斯投资,1928年建造,鲁迅曾于1930年5月-1933年4月在2093号4室居住,并在此会见陈毅,两次掩护瞿秋白夫妇,鲁迅入住此处不久,冯雪峰也搬入2099号地下室居住,与鲁迅一起编辑出版《前哨》,纪念 “左联”五烈士;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现代文艺团体,简称“左联”,1928至1929年间的革命文学论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它以在当时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5、鲁迅纪念馆,馆内藏品总数超过8.7万件,以鲁迅的手稿、著作、藏书、生活用品为主,纪念馆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以照片、实物、模型、影片等向我们介绍了鲁迅的一生;6、鲁迅墓,鲁迅原葬于万国公墓东侧,1956年迁入鲁迅公园;7、大陆新村——鲁迅故居,即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

活动体会:简直太爱这次徒步了!这次徒步真的让人体会到了什么叫“痛并快乐着”。很久没有走那么多路了,也很久没有像这样真实地感受生活了。

起点是外白渡桥,终点是鲁迅公园。上午的路线是从外白渡桥到邮局再到多伦路的鲁迅住宅。整个上午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同学们都很开心。中午大家聚在一起吃肠粉:狭窄的小空间里,围着三张桌子边吃边聊,彼此的距离一下拉近了许多。活动中,有老师、有已经工作的同学、还有刚来的大一新生,此时此刻,大家的心灵相互碰撞,产生了共鸣。

最喜欢的景点是鲁迅故居。如果硬要说喜欢的原因,那会是:鲁迅故居虽作为一个景点,但处处充斥着烟火的气息。那一隅让人感受到,鲁迅先生并没有那么神秘,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看着当年鲁迅先生居住过的老房子,走着当年鲁迅先生走过的路,仿佛在与鲁迅先生进行着跨时空的交谈……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只有自己走过了,切切实实地用眼睛看过了、用心去感受过了,才会明白。

在鲁迅公园,一进公园便感受到了大爷大妈们的蓬勃朝气。在公园里,看到了人们本真的一面:没有面具没有工作,此时此刻,只有自己。这种状态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属实太难得了。但惊讶之余,也不免有些感慨:等到老了,才能做自己——这件事让人觉得既令人悲哀但又有些许庆幸。悲哀的是老人们大半辈子都在为别人活,到迟暮之年,才真正为自己活一次;庆幸的是他们还有一次做自己的机会。这似乎应了电影《无声告白》中的那句话:“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所以,人可以活得更本真一点,一定要去亲身体会世间万千景色!


责任编辑:彭海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美谈社团举办这次“走近鲁迅”的户外徒步活动,以这种方式去怀念鲁迅先生,感受其伟大,学习其精神。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