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书人生——潘再平教授专访(四)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生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辞书人生--
口述人:潘再平
采访整理:田力娜、刘健、金淑琴、蔡笑男
采访时间:2019年5月
采访地点:上海市宝山区潘再平寓所
采访者:潘老师,请问您对于我们目前德语专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呢?
潘再平:现在我们的几位系领导工作都很棒,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是我担任系主任时无法比拟的。系规模扩大之际人员并没有大幅扩充,所以他们工作非常辛苦,我是看在眼里的。我只殷切希望,母校和我们的系所培养的学生都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一个人才,品德是最重要的。在品德方面,首先要有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的学生,都应该是爱国的。热爱我们的祖国,这是首要的、必具的素质。在学业方面,我觉得我们德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狠下苦功,把德语基本功练得扎扎实实。只有具备了扎扎实实的德语基本功,需要德语时才能应付自如,得心应手。课堂里的四年是引路,深造在课外。要真正学好德语,光靠大学教材里的那点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自己大量阅读和大量语言实践,来充实自己的外语功底。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语文水平。不要以为:“我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就行了,汉语又不是我的专业,汉语谁不会呢?我们中国人开口就能说,信手就能写。”因此往往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其实,没有相当的汉语水平,做事是很吃亏的。母语水平是我们知识分子的“老底”。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必须的。提高汉语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就像学习外语那样:大量阅读经典著作。
采访者:潘老师,您的话给我很多启发,特别是您提到的德才兼备和爱国。作为一名外语学生,对此也有很多思考。我们学习外语,不能只是为了个人,为了自己。
潘再平:对,你看我们第一代革命老前辈,他们革命一生,不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是为了自己认定的主义,为拯救民族于水火,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终生。他们是真正的、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采访者:潘老师,您在上外学习、工作了几十年,您觉得上外给您以怎样的影响?
潘再平:我从18岁上大学起至退休,都在上外度过。退休后,我还是上外人。是上外培养了我,造就了我,铸就了我的人生。在我就读的五六十年代,上外给了我以良好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思想教育,使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业务上,把我从一名青年学生培养成为了一名能够以自己在这里所学到的业务知识为社会作出了一些事情的知识分子。我的人生道路是由母校铺就的,我对母校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排版/宋奕芊、刘芷君、皮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