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译研究沙龙11月份讲座顺利举行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11月30日,口译研究沙龙系列讲座(2021-11)在侯靖靖副教授的主持下于腾讯会议平台顺利进行。本期沙龙主讲人为澳门大学英文系李德凤教授,近30位师生参与了本期沙龙活动。
本期沙龙以“Investigating Interpreting: A Question-driven Approach”为主题,围绕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论文、如何通过一系列问题将思路变得清晰且可行展开,并结合澳门大学进行的一项眼动研究进行了具体说明。
李德凤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翻译领域比较受关注的研究问题,其中发文最多的是“translation process”,即通过think aloud protocol, eye tracking等方式研究认知过程,而随着口译研究越来越被学者们关注,其研究成果也跃升第二位。
谈及“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一篇论文”时,李教授表示,最关键的是怎么问问题,只有能够用最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想法(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才表明真的理清楚了思路。而关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李教授认为除了个人兴趣之外,还要考虑为什么别人要对这个研究感兴趣;因为最终我们的研究是要能够让他人获益、为社会做贡献,所以重要的不仅是自己感兴趣,还要有吸引他人的地方。如果研究兴趣是在前人已经有很多成果的领域,还应该思考自己能否再往前走一步,即fill the gap。
随后,结合对《红楼梦》的不同研究,李教授分析了为什么做研究时需要有理论指导,他表示这关乎于我们的落脚点、研究角度和方法,从而也让读者知道我们的侧重点。谈到研究者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Is it viable?’,李教授表示学者也应根据自身时间、精力等情况,实事求是地考虑研究的可行性。
在分析了研究者应提前思考的11个问题后,李教授进一步表示,关于研究问题的提问有三个基本的要求:Authentic & Answerable & Related;对于一项研究,一般应有2-3个问题,这样既清楚又有深度。在此基础上李教授还与大家探讨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和结构。
而后,通过分析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一项基于眼动实验的口译研究“Tracking Where Conference Interpreters Look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李教授具体分析了“一个想法如何向一篇论文转变”的过程。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李教授就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口译沙龙讲座在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中完美落幕,多位学生在会后表示收获满满,倍受启发。
主讲人简介
李德凤,文学博士、教授、博导,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和二语教学,研究兴趣包括实证翻译研究方法论、翻译的心理认知过程、语料库辅助翻译研究、翻译课程设置与教材教法研究、 专业翻译研究(如商业,金融和新闻等专业文本翻译研究等)、第二语言教学、定性研究方法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