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部分与会者合影
大会开幕式
11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代表上外致辞,查校长指出,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自2004年成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一直关注国际学术研究前沿问题,成为很多外语教师学术交流的平台;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和内容都非常丰富,展示了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之后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现任会长杨连瑞教授致辞,他指出二语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育事业理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他倡议“中国二语习得研究要扎根中国大地,要进行跨学科研究,二语习得的环境在变化,需要与时俱进”。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一)
第一场主旨报告是哥伦比亚大学ZhaoHong Han教授进行的 “Should CAF be treated as a system”。随着复杂动态系统理论(CDST)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证明二语发展的系统性,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确定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之间的关系,Han教授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从CDST视角为CAF研究指明方向。
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发表了题为“从第一和第三语言习得看二语习得”的主旨报告。机遇对三语学习者的观察与分析,再来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别具启发,他认为外语学习是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原有知识之间的互动和调节,这样的互动所构成的内部生态系统需要不断与外界互动从而获得内部重组的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剑桥大学袁博平教授就 “Categorization of cues in the inpu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L2 acquisition”发表主旨报告。该报告关注的问题是语言输入中不同类型的线索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二语中某些语言特征的习得,通过对第一语言和目标语言特征的比较,以及对第一语言语法中不存在的特征能否在二语语法中获得的关注,考察和分析了二语语法,对语言输入中的线索分类标记,对教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Ghil‘ad Zuckermann教授以“Language Reclamation: The Most Extreme Cas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为题,指出濒危语言的习得对于恢复文化自主权、增强精神和智力主权具有重要意义,并最终解释了为什么对一种不再使用的语言的复兴是二语习得最极端的例子。
Dongbo Zhang教授在“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A Lexical Quality Perspective on Their Reciprocity”的报告中,探讨了词汇知识的多维性和词汇质量对二语阅读的影响,强调阅读对促进高质量词汇表征和词汇附带习得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探讨阅读者/学习者、文本/输入、阅读目的/活动相关因素的调节作用,揭示阅读与词汇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强调“质量”视角在研究二语阅读的词汇基础或阅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方面的重要性。
Steve Walsh教授发表了题为“SETTVEO: Evidence-based reflec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的报告,为了帮助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话语分析,介绍了SETTVEO工具如何帮助教师进行反思,改善教学方法,发展他们的互动能力。SETTVEO建立了一个在线实践社区,能使参与者能够分享和评论世界各地的英语教学实例,从而建立和评估一种更具对话性、合作性的反省实践。
12月11日主旨发言照片
复旦大学郑咏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蔡金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剑桥大学袁博平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陈士法教授和济南大学任庆梅教授分别主持了上述主旨发言并进行精彩点评。
分论坛
11日下午,共有22个分论坛,主题涵盖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研究综述、实证研究、社会文化视角研究、汉语习得研究、二语加工研究、语言迁移研究、语料库研究、课堂二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等。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济南大学的22位学者担任分论坛主持。来自近百所国内外院校的160余名师生参与发言,另有200余名听众在线上旁听,大家在交流与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12月11日分论坛照片
主旨报告(二)
12月12日上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文忠教授首先发表了题为“外语教育学视域下的外语教与学实践研究展望”的主旨报告。他详细阐述外语教与学实践研究的内涵:外语教与学实践统一体的研究、外语教与学实践分别与主体、教师发展、教育政策、外语教育信息化、外语资源、外语课程、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测试的融合研究,为后续推动外语教育学健康发展和推进整合性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之后,北京语言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荣誉教授James Lantolf发表题为“The Relevance of Motivational Dialogue for L2 Education: A Non-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的报告。他论证了Patyayeva提出的社会互动模式的相关性,指出动机对话范式为二语教育中的动机研究提供了一种非定量研究方法,该范式结合了社会和私人动机,对未来二语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促进二语习得在社会文化论方面的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徐锦芬教授在“基于证据的二语语法习得中的教学作用研究”的报告中,概述了教学对二语语法习得促进作用的研究并分析其不足,以形式聚焦教学为例,具体介绍四项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关联的实证研究。她建议我国学者重新认识语法及其价值、拓展我国学者自创理论的应用范围以及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纵向研究。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赵杨教授在“英语母语者对汉语分裂定指性的习得研究”的报告中,归纳了汉语的6种表达唯一性或熟悉性定指的语境,并通过可接受性判断测试考查了母语为英语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对光杆名词和指示词组表示定指的习得情况。他希望通过对汉语事实和汉语习得事实的研究,提出基于汉语事实和汉语习得事实的一些理论和假说,实现理论上的创新,促进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姜峰教授发表了题为“学术英语的迷思和本象”的主旨报告。根据文献和调查,他摘列了有关学术英语的普遍问题,在引证相关研究与教学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以研启教,反思和讨论学术英语的本象。他强调学术英语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体裁意识和修辞意识,让学生参与学科话语,深化学生对学科的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加入目标话语共同体,建构学术身份。
12月12日主旨发言照片
北京外国大学金利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亚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伟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苏杭教授分别主持了以上主旨报告。
12月11日、12日主旨发言主持人照片
大会闭幕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李茨婷教授主持了大会闭幕式。李教授代表英语学院对二语习得研究会、所有与会的校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筹办会议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后,二语习得研究会副会长张雪梅教授做总结。张教授首先从学术方面总结了本届大会。本次大会主旨发言人既有海外的知名学者、资深专家,也有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开始在国际二语习得领域上崭露头角,这表明一方面二语习得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很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积极开展基于国内教学实践的二语习得研究,这对扩大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影响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常辉教授,作为2022年第二语言习得高端论坛组织方,介绍下一届论坛将选定一个前沿的、与社会和国家相结合的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一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论坛。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俊菊教授,作为2023年第十届二语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组织方,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并向大家发出热情邀约,期待2023年大家再相聚,共襄学术盛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