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怀信念与爱的青春时光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编者按
岁月鎏金,沉淀青葱少年的逐梦征途;声音传情,回首校园时光的星辰大海。今日“留声机”,将分享来自英院毕业生孙阔的英华故事,让我们听一听她珍藏的声音。
大家好,我是12级文学2班的孙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英华人”。从本科到研究生,七年的英华生活让我从青涩稚嫩变得成熟从容,也让我在探索中学会了如何寻求内心充盈,在忙碌的生活中热爱平凡的一切,是英华给予我们温暖与力量。看到英华留声机的活动,很想借这个机会回顾我大学生活的“那些年”,讲讲那些满怀信念与爱的青春时光。这一切都关于支教,关于青年,关于成长。
01 初识支教·宁夏南部山区
2012年,整整10年前,刚刚高中毕业,初入大学的我对支教充满无限渴望,也曾无数次幻想过支教的情境:深山、缺水、没有信号、或许住在一间低矮的草房里,一张木板的床,下雨时屋里还会有几个接雨水的盆……想来一次支教的“深度体验”。
“老师,女生的衣服我也想要一件!”
大二的偶然机会,我有幸和13位小伙伴一同开展暑期实践,4个月准备工作,30小时的车程,20多天支教调研。在2014年8月的日记中我写道:带着“支教是什么的”疑问,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支教。招募队员、设计logo、录制队歌、义卖、募捐、编写教材……我们把过程中的每件事,都看得和支教本身一样重要。那年夏天,除了学习用品,我们还从上海带去了19箱募捐衣物。在宁夏的山区,我们按身高、季节给孩子们发放衣物。“老师,女生的衣服我也想要一件!”,一个瘦小的男孩,红着脸,略显羞涩地说。看到他怀里紧紧抱着的男款外套,我有些迟疑。“家里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她还没有新衣服”,他声音越来越轻。我的眼睛湿润了,转身挑了一件粉色碎花连衣裙,他笑开了花,把衣服抱的更紧了。
我所支教的山区学校,每天6点,孩子们会自发到操场上晨读。语文背诵字字精准,但会背不会写,会念不会表达。英语学习就更有差距了,“死记硬背每个词、句,不懂意思,不会发音,对书本上的原题正确率达100%”,这就是他们学习的方法。我们13个大学生承担了全校6个年级所有的教学任务,讲简单的字词构造,开设趣味游戏课程,针对当地的情况编写教材……
限量用的水、用纸糊的窗户、漏雨漏冰雹的宿舍;孩子们清脆的晨读声、走山路磨破了的布鞋,以及他们对知识渴望、对外面世界憧憬的眼睛里的光……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支教的场景,疑惑过支教的意义,这些和我想象中有很多相似,而又有太多不同。这是我第一次触摸到“支教”,第一次感受到孩子们的渴望。我们用尽力量想多做些什么,然而半个月能做的终究是杯水车薪。这次的短期支教,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也成为我立志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懵懂初心。
02 再赴支教·内蒙古鄂尔多斯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再次选择去支教?2012年我来到上外英院,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益于上外精神的鼓舞。我带着短期支教的遗憾,在本科毕业后决定推迟研究生入学,选择赴内蒙古鄂尔多斯支教一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我”这就是我当时内心最最强烈的声音。而这次,我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成长、基层教育的情况、基层青年工作的发展;并下定决心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我想像您一样,考上很好的大学,到外面去看看”
在我所支教的高中里,面对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来自县城的孩子们更愿意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在一次“我从大学来”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和他们讲我的高考故事,大学丰富的生活……面对一个个稚嫩脸庞,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后来,有个同学塞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您的故事让我很受鼓舞,我也想像您一样,努力考上很好的大学,到外面去看看”。质朴的文字,在那一刻力量无穷。我意识到,在他们看来,我们是年纪相差不大、通过努力考上心仪大学,青春自信的哥哥姐姐;更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榜样,是他们有勇气走向外面的光。
“您曾鼓励我唱出的那首歌,我想再次唱给您听”
在支教期间,我担任高一的英语教师。犹记得开学初,在课间活泼开朗的孩子们,课上却羞涩地一个英文单词都说不出口。了解到他们学习的难处,我和小伙伴们想开展一个校级涵盖英文书写、配音、朗诵、歌曲等多元素的“英语周”活动。除了活动的整体策划,我也担任着动员大家参与的“艰巨”任务。在展演晚会上,我看到那些所谓的“落后生”流利地唱着英文歌,找到了自信,迈出了英语学习最重要的一步。
就在前几天,一位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还发了信息给我,“老师,我想你了!我明年去上海实习,我们到时候上海见呀,还有你鼓励我唱的那首英文歌,有机会我想再次唱给您听!”
03 支教感悟·展望未来
在我看来,支教对西部教育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带领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青年大学生早已成为当地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祖国的西部地区也需要我们青年人聚焦服务大局,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偏远地区教育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自2003年起,西部计划累计招募派遣41万余名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接力奉献祖国西部基层建设。作为曾经的41万分之一,我也希望能够发挥所长,深入教育一线,关注青年成长,继续将理想、本领与担当融入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中。有幸,我成为了一名基层团干部、一名一线思政教师,能继续用另一个身份做中国梦的践行者,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传递爱与智慧的接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持续不断地注入新时代青年的信仰力量,坚定地跑好这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
孙阔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2012级本科生、2017级硕士生
曾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计划,赴鄂尔多斯支教一年。
2020年7月参加工作,任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2021年12月起借调至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