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人文经典导读系列讲座·第6讲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3月25日,中外人文经典导读系列讲座第6讲开讲,上外英语学院程颖洁老师以“权力与知识的谱系”为主题,和大家共读米歇尔·福柯的《规则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讲座伊始,程颖洁老师简要介绍了《规则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这本书的作者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及其最初英文翻译版的译者艾伦·谢里登(Alan Sheridan),之后也简单介绍了该书的中文出版情况。
接下来,由第一个残酷阴暗的刑罚场景引入,程老师分别介绍了本书各章内容的主旨要义,为同学们精准地概括归纳,加深了同学们对这本书整体构架的理解。在深入介绍本书具体内容时,程老师侧重讲解了第三章的全景敞视主义(Panopticism),结合她在澳大利亚留学时于塔斯马尼亚半岛的阿瑟港监狱中的所见,用图片形象地展示了全景敞视结构和圆形监狱,并强调了福柯在书中所论,即这种监狱推翻了传统牢狱的三个特点——封闭空间、阻拦可见光和隐藏犯人。圆形监狱将犯人置于三面环墙、一面正对监视中心塔台的空间中。程老师由此继续和与读者展开探讨,引申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关于主体性的问题。
与此同时,程老师也引用了监视概念中的“隔离”这一概念,介绍了福柯著作中记叙的17世纪末欧洲大瘟疫发生时的隔离措施,并直接引用了福柯在书中所描绘的部分隔离场景。根据此话题,程老师联系当下的新冠疫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了疫情之下进行网上学习、网上办公时数字化、电子化的“全景敞视式”隔离生活。
随后,程老师回到此次导读会的主标题“权力与知识的谱系”,与大家简要探讨了福柯的思想脉络和体系。程老师主要从福柯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传承、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福柯的谱系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并重点概述了作为后结构主义代表哲学家之一的福柯对于已有二元对立论的运用、福柯的异质空间论、福柯对于尼采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福柯对德勒兹的影响等。程老师指出,虽然福柯让我们看到了权力与知识的互相渗透,看到了权力的无处不在,但如何看待权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作为读者理解福柯、将福柯的观点适用于生活的关键。程老师尤其指出,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权力与规训,尤其面对当下的疫情防控,应当时刻积极响应并配合。
随后,程老师与会场内师生关于《规训与惩罚》的互动式探讨将讲座推向了高潮。对于听众们提出的问题,程老师都一一作出了详细的解答。例如,对于法语原版英译中“规训”还是“监视”(“Surveil” or “Discipline”)的选词问题,程老师认为两种翻译各有所长。“规训”可以直接体现书中福柯关于权力的论述;而“监视”则能突出权力与个体的关系,并强调这种关系仅限于“监视”与“被监视”。紧接着,对于“‘规训与惩罚’尤其是‘规训与监视’的关系能否应用到其他社会关系”这一问题,程老师援引了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学校一例,比较了其建筑结构与阿瑟港监狱的相似性,指出“规训与监视”这种文化符号在当代社会无处不在,强调我们在善于发现周围存在的规训力量的同时,要学会在生活中利用这些力量生产知识,通过自己的体验与探索,回溯历史,发掘历史,甚至如福柯所言,书写不一样的历史。
面对最后的问题“‘Seeing’ or ‘To be seen’ ?”,即被监视的人是否同时也施加监视于他人,程老师通过联系拉康的“镜像理论”,论证了“被监视的人同时也施加监视于他人”这一观点,即被三面围墙包围的犯人失去了主体性,而暴露在监狱中心塔台的巡视官也失去了部分的主体性。“四目相对时,双方的自主性都被削弱了。”程老师同样辩证地看待规训力量,指出规训是权力的施加,但也是知识的延伸,提供了创造知识的契机。
讲座进行到最后时,程老师热情地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进一步推荐了福柯的其他作品,鼓励同学们继续积极地研读探索。同时,程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经历,认为这是一场确定目标后脚踏实地、步步向前的旅程,以此与疫情下宅家学习的同学共勉。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次讲座中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