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希望 以译战疫——记英语学院云端无障碍电影系列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2-05-12 18:03:35

4月中下旬,英语学院肖维青教授任教的研究生课程《视听翻译研究》与本科课程《英美影视翻译》共同迎来了两堂别开生面的无障碍电影云端公开课

4月18日,公开课的第一讲以“口述影像解说词创作方法”为主题,邀请到了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的创始人、视障人士韩颖老师以及她的助手、重度残障人士孙科弥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课程由肖维青老师主持,修读课程的本科、研究生同学与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师生一同参与了本次课程。

课程伊始,肖老师简单介绍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的异同,认为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要求学生对视听翻译有一定实践经历,以此作为研究的先导认识。围绕无障碍电影的教学内容,肖老师今年新增了英语口述影像的模块,更贴合同学们的专业特性,而母语口述影像部分,还是按照往年的惯例,由韩老师主讲。随后,韩老师娓娓道来,为大家讲述了口述影像解说词的创作方法。她播放了电影《百鸟朝凤》的无障碍版片段,使与会师生对于无障碍电影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对无障碍电影进行了界定,指出无障碍电影是用准确精炼的文字,对电影中没有对白的画面加以恰当地表述,从而帮助视障观众无障碍地理解欣赏电影。接着,韩老师梳理了上海无障碍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五个阶段,展示了此类电影的制作流程。她介绍,无障碍电影的撰稿人要对原片和观众负责,并秉持准确、客观的撰稿原则。

韩老师指出,在进行无障碍电影撰稿时,文字表述要做到规范,注意声画同步、分镜头解说、从观众感知角度表述。结合具体的例句,韩老师详述了文字表述的规范要求,指出文字要写出直接的画面感、人物和事物的运动轨迹,用常见事例来表述事物特征,并避免过度表述。以电影《中国机长》的无障碍版为例,韩老师详细地讲解了解说词与对白音乐的关系处理、字幕、非普通话对白以及人物出场称呼等特定内容的表述、镜头语言表达和画面切换提示、敏感画面的处理等方面的策略。之后,她阐释了解说和后期合成方面的注意事项。韩老师专业详尽的讲解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也为下一周同学们尝试制作无障碍电影片段打下了理性认识的基础。

课程结束后,肖老师向师生介绍了疫情期间上海的残障人士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得到援助与开展自救的情况。疫情期间,全盲的韩老师学习开火仓、起油锅,她仔细辨听火和油锅的声音学会了烧菜。韩老师认为残障人士习惯了逆境,懂得生命的坚忍,因此更能适应疫情下的生活,高位截瘫的孙科弥老师曾卧病在床16年,但是现在的她每天为无障碍电影忙忙碌碌,不知疲倦。两位残障老师不讲空话大话,都是从自己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风轻云淡地分享了她们在困顿中自救、在艰辛中感恩、用人生最大的善意对他人施以援手。两位主讲嘉宾的乐观、善良和坚忍令人动容,与会师生深受鼓舞。

在随后的一周,《英美影视翻译》和《视听翻译研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们分组完成了译制片《地心营救》片段的口述影像制作,真实体验了观影、撰稿、录音、后期合成等步骤。该片改编自真实矿难事件,讲述了2010年智利33个矿工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困地心深处68天的故事。

4月25日,韩颖老师与助手孙科弥老师再次在云端与同学们相聚,观摩空中课堂的海内外师生超过200人。肖老师首先回顾了上次课程的内容,并对《地心营救》这部译制片及选取片段作了简单的介绍。之后,韩老师针对每组同学的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点评,她表扬同学们都下了工夫,给予了专业层面的肯定。同时,韩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用词要更加精确,要完整地呈现画面信息、内容、光影的变化,注意语言简洁、称谓和对白一致,避免歧义等。韩老师的指导对同学们十分受用,与会师生也表示收获颇丰。

据悉,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大陆唯一开设英语和汉语无障碍电影教学模块的高校。通过两周的空中课堂对无障碍电影讲解和实践,与会师生对于无障碍电影的概况及其制作流程有了基本了解。同学们亲自参与到无障碍电影的制作中来,在实践中体会了如何按照视障人士的受众需求和解说词表述规范去撰写、解说口述影像。师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增长了经验,更了解到了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基本状况与种种不易,无形中提醒同学们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多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残障人士。

如今,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正在经历封校的同学们对《地心营救》的剧情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从电影的内容到无障碍的形式,同学们充分地体会了生命的乐观、善良和坚韧;在最困难的时候,师生同心,永不言弃,心怀希望,以译战疫,收获第一次无障碍电影制作的经历,传递人生最大的善意和温暖。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心怀希望 以译战疫——记英语学院云端无障碍电影系列公开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