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沙龙教师著作系列分享(五)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英语学院文学沙龙是一支由学院青年教师自发组成的学术团体。至今已走过十年光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这里老师们定期举行读书研讨,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学术成果,旨在让文学阅读与阐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纷繁复杂的当下携同前行。
本学期,我们继续推出“文学沙龙教师著作系列分享”:每期专题推介一本英华学者的学术专著或译著,展示前沿成果,共享学术智慧。让我们沐浴英华之光,碰撞思想,对话文学,共创新知。
学者简介
王岚,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化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理事。湘潭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兼职/客座教授。在《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戏剧艺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詹姆斯一世后期英国悲剧中的女性》,合著《当代英国戏剧史》《二十世纪英国戏剧》《中心与边缘:英国当代剧作家斯托帕德》《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导论》等。
著作推荐
《二十世纪英国戏剧》出版于2008年,由陈红薇、王岚两位老师合著,入选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立项项目。这本教材的构想基于两位老师多年来对二十世纪、尤其是战后英国戏剧的研究与教学。两位老师于2007年出版的《当代英国戏剧史》与《二十世纪英国戏剧》两本教材厘清并勾勒出了现代英国戏剧发展的轮廓,前者更注重戏剧史的梳理,后者则将戏剧史的阶段性综述与具体作家作品批评相结合,是戏剧批评实践的指导性范本。
✦
《二十世纪英国戏剧》
《二十世纪英国戏剧》共分四部分:战前英国戏剧、“新戏剧”与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女性剧作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爱尔兰作家约翰·米林顿·辛格(John Milling Synge, 1871-1909)和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作为爱尔兰文艺复兴与英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展现了战前英国戏剧的最高成就。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 1929-1994)、阿尔伯特·威斯克(Arnold Wesker, 1932-2016)、爱德华·邦德(Edward Bond, 1934-)和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 1930-2008)四位剧作家,厘清了五十年代后期崛起的英国第一批剧作家群体的大致风貌。这些剧作家开启了战后以反映现实和探索新戏剧手段为己任的“新戏剧”。第三部分主要包括汤姆·斯托帕特(Tom Stoppard, 1937-)、霍华德·布伦顿(Howard Brenton, 1942-)、大卫·海尔(David Hare, 1947-)和艾伦·艾克本(Alan Ayckbourn, 1939-)四位剧作家,概述了在1968年后涌现的第二次戏剧新浪潮。第四部分在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介绍了卡里尔·丘吉尔(Caryl Churchill, 1938-)和萨拉·凯恩(Sarah Kane, 1971-1999)两位女性剧作家,阐述了集体实验性创作和她们的作品如何在80年代末从英国戏剧文学的边缘走向主流。
与国内同类教材不同,《二十世纪英国戏剧》在英国戏剧发展的阶段与走向之概览基础上,介绍与评述具体剧作的特点和最新研究视角。值得注意的是该教材剧作选取的眼光也很独到。以当代英国剧作家卡里尔·丘吉尔(Caryl Churchill)为例,王岚老师并未选取为人熟知的《九重天》(Cloud Nine)或《天之骄女》(Top Girls),而是选择了相对较为“冷门”的历史剧《醋汤姆》(Vinegar Tom)。王老师指出,《醋汤姆》虽不如丘吉尔的其他作品“新颖”,但其政治含义却更为隽永。剧作通过女巫形象的再建构和性别话语对历史的再建构,表达了对异化女性的男权社会之批判,也因此具有超脱时代的启迪作用。王老师指出,适量避免选取学生熟悉的文本,在保持阅读新鲜感的同时,可以促使读者形成对剧作家更多元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对“经典”的评价标准,也能为发现新的批评与阐释视角打下基础。
多少年来,相比于二十世纪英国小说、诗歌和文论的研学,国内对同时期戏剧的教学与研究一直较为滞后。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听说与研读过的剧作家往往仅有萧伯纳、奥斯本、品特寥寥几位大家。英语专业的学生及戏剧爱好者通过阅读《二十世纪英国戏剧》,可以更好地掌握二十世纪英国戏剧发展的大致轮廓,并以本书为钥匙与索引开启二十世纪英国戏剧的探索之旅。
END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