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党支部被《党员生活》杂志报道,全文如下: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下设研究生党总支1个、教工党支部5个、研究生党支部5个、功能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192名,是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党委立足有效衔接,实现“五个协同”,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方向上,在培育党建品牌中立德树人,在开展党建联动中实践育人,在组织建设引领、平台阵地搭台、制度章程保障下开辟党建与教学科研、理论服务、学生管理一体化模式。
8月酷暑,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三大马院”)研究生杨杰和胡炜仍在宜昌几家企业之间来回奔走,深度挖掘企业党建元素,在开展课题调研的同时,为企业贡献专业的党建理论知识。
在网络平台上传播红色知识,在社区村湾里宣讲红色精神,在企业项目中挖掘红色故事……这个暑假,三大马院的师生们有点忙。他们走出校门,结合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实践调研,足迹遍布夷陵大地。
因马克思主义而立,因马克思主义而兴。三大马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探索“在马研马,在马传马”,发挥学科理论优势,扩大学院党建品牌“红色赛道”,在党建引领学科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工作中持续提供“红色智力”。
“红色品牌”树人为先
快评短视频《“扫地僧”亦能通过奋斗点亮人生》、微电影《国旗的由来》、微视频《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情景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党史版歌曲《孤勇者》……点开三大马院“刘咏燕工作室”的B站账号,由学生们创作的“红色影视”精彩纷呈,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去年9月,该校恩施宣恩籍学生胡琴和韦恒宇撰写了文章《在湖北恩施,上一堂乡村振兴思政课》。他们从家乡伍家台贡茶产业中的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着手,生动描绘了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该文在“刘咏燕工作室”新媒体账号发布后,冲上全网热搜,主流媒体纷纷“刷屏”转载。
三大马院党员教师刘咏燕率先探索思政课与智媒深度融合,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创立思政课程拓展平台——刘咏燕网评工作室。以文评、视评、漫评等新媒体形式为突破口,将思政理论与时事热点、日常生活进行“超链接”,引领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网络,踊跃传播“红色之声”。
师生共进,如火成炬。学院党委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计划,增强基层党委组织功能,将党员队伍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在互学互帮中助力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引领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你们对未来的日子有什么规划,学习和生活怎么平衡,理想和现实怎么取舍……”今年暑假前,三大马院“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党员教师闫少华在思政课上为新生的校园成长“把脉问诊”。授课中,她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国内发展形势相结合,深入浅出引导广大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
多年来,三大马院积极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网络学习平台,打通课堂教学与课后衔接的教学通道,构建“党建引领+课堂教学+延伸教学”三位一体的“党建全覆盖”教学链和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一体化育人模式,不断创新思想引领样态。
学习平台运行10年来,每学年受益学生5000余人。
“红色喇叭”聚人为基
上到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下到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在三大马院人人都会讲党课,这已经成了院系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学生的“必备技能”。
7月28日,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胡孝红带领由师生组成的宣讲团来到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龙舟社区,全面、系统、准确地向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宣讲“共同缔造”理念。学院党员教师刘春波以襄阳市南漳县李庙镇全家湾村“红色屋场”为典型案例,将“共同缔造”的内涵和实质讲到大家心坎里。现场百余名干部群众聚精会神,边听边记。
学院发挥学科理论优势,拓展学院党建品牌“红色赛道”,打造出“工地党校”“田间党校”“车间党校”“社区党校”等一系列党建品牌。不靠显示屏、扩音器,几张桌子一拼就是讲台,马扎小凳上坐着的干部群众、产业工人就是他们的“学生”。
在三大马院入选湖北省委宣讲团、省“百马行动”宣讲队、宜昌市委宣讲团的8名党员干部教师的带动下,党员学生们接过“红色喇叭”,聚合成一支“红梦宣讲团”。师生宣讲力量相互融合,每年面向当地企业、单位、学校、社区开展授党课、讲党史活动数百场,将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方针送到基层一线。
“两步走、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该宣讲团创新党课形式,以“二十大热词-你划我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珠行万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趣味投壶”等趣味游戏,将生动活泼的党课送进当地大、中、小学课堂。“哥哥姐姐,下学期我们还想上这堂课!”4月,“红梦宣讲团”学生讲师李昕、刘倩汝、岳俊峰将趣味党课送入宜昌绿萝路小学,孩子们十分喜爱。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学院在理论服务地方上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建强理论服务品牌,发挥辐射引领优势,三大马院持续推进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把党旗插到社区民宅和田间地头,把党课讲给一线工人和乡镇干部,打通服务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红色智力”育人为本
马院学子的就业方向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务相关岗位。“只有让学生们在学校多练手,以后他们在工作岗位中才能好上手。”胡孝红说。
针对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学院专门开设了党建实务课程,“‘三会一课’如何规范进行?支部主题党日怎样举办?党建公文怎么写?这些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能,我们都会让学生们在走出校门前就熟练掌握。”
在课堂上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三大马院同样没有忘记社会大课堂的作用。眼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支部党员教师冯明,正带领学生们前往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总部和各基地,深入挖掘典型英模人物、三线建设情况。通过实践调研,学生们为该企业渐渐拼凑起三线建设中的“红色记忆”。
“参与这一项目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等到调研‘开花结果’,这就是我求职简历上最耀眼的成绩!”学生杨杰兴奋地说。
他口中的项目,正是三大马院与企业高度联动,共同打造的三线建设党建品牌。在全省推进三线建设研究、宣传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背景下,结合企业党建需求,学院派出师生团队深入参与到企业这一工作中,积累经验。
除联系企业外,学院还与基层党组织积极互动。
“是否可以发挥党员居民的带头作用,引导大家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建设家园?”7月5日,学生邓长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支部党员教师覃美洲的指导下,对小区基层治理进行了调研摸底,并与宜昌市西陵区土城路社区党委工作人员进行了讨论交流。
能够有机会深入参与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这让正在备考公务员的邓长江受益匪浅:“不能只在学校闭门造车,更要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很多考题的命题思路。”
“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必须要学在前沿、走在前列。”胡孝红说,“我们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党建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提升至学院发展‘生命线’高度,在教学和实践中坚持思想引领、立德树人。”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在马研马,在马传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