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过程中,教工地理科学党支部根据专业特点,在多年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了特色的“多场景、业务党务双融合的主题教育活动”案例,正在进一步凝练成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1.案例简介
近年来,我们支部充分考虑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强、注重经世致用的特点,根据教学和科研中理论与实践并举、校内与校外兼有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教学管理、野外实践和社会服务等多场景主战场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业务与党务相融合的“三会一课”新形式,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多场景、业务党务双融合的主题教育活动”,打破“支部书记唱主角、普通党员当听众”的“三会一课”传统形式,变“个人讲”为“全体讲、大家议、共参与”,增强党员参与意识。并将野外实践场景引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体系,在带领学生实习中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让党建工作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全覆盖到实习实践工作中,乃至走出象牙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让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认识的提高,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已取得显著成效,可以推广。
2.工作思路
“多场景、业务党务双融合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人才培养的场景为线索和切入点,党支部(书记、支委、党小组、党员)根据专业培养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场景和教育主题,将业务与党务双融合,将理论学习与解决现实高校科研、育人工作及现存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相结合,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贯通学科、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教育全环节,发挥教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工作方案
(1)第一步—划分场景:现实场景主要分为自然场景、人工场景两大类;地理学的空间思维(Where)、时间思维(When)、关联思维(Relation)、过程思维(Process),可以帮助人们划分人生场景、认识和应对人生场景问题,以场景探究为突破口,细化场景条件、理解场景过程、体验场景的驾驭技术(劳动)、发现和解决场景问题,达成场景教育的基本目标。
(2)第二步—确定场景主题:以陕西省典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主题为例,可以在不同场景选择不同主题,也可以在同一场景选择不同主题。如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可选择:长城变迁——风沙进退与人地博弈;陕西秦岭太白山可选择:“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习近平生态保护论述的地理解读;陕西柞水凤凰古镇可选择:从凤凰古镇沉浮看乡村振兴的艰巨性;陕西礼泉袁家村可选择:党支部作用——袁家村乡村旅游的成功密码;渭南苌沟流域可选择:以水保监测示范+水保治理示范为引领、以研学+劳动教育为抓手、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为目的,形成“两山理论”示范园。
(3)第三步—“做-思-悟”场景探究:先做、再思、后悟,体现了实践论和认识论的全过程,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知行合一。
“做”是场景探究的第一层,是指在特定现实场景中,通过“观”(参观、观察)、“问”(访问、问询)、“测”(观测、器测)、“体”(体验、参与)、“录”(记录)等系列科学研究活动,对场景信息进行辨识、分类和记录。“思”是场景探究的第二层,是指在特定现实场景中,根据“做”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通过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活动进行加工,明确场景信息的展布格局、时空演变过程和形成(作用)机理,发现问题(寻疑)、展开问题(展疑)和解决问题(解疑)。“悟”是场景探究的第三层,是指对前两层所作的结果从自然(规律)总结,到社会经济应用进行感悟拓展。
例如,对陕西礼泉袁家村具体场景进行探究时,先通过“做”,明确袁家村村落的区位、村落结构、建筑风格、经营摊位类型、经营人员构成、游客构成、游客满意度、村民参与度、项目设想与投资、管理团队构成、管理理念等问题。然后“思”:该村落布局能否反映关中农耕文化的精髓?该村落整体投资和效益怎样?该村落旅游火爆的成因,到底是建筑高档,还是经营有方?为什么他们经营有方?最后“悟”:其实任何商业经营都有一定的规律,一个成功商旅项目都是该项目的区位市场、投资效益、经营管理、员工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袁家村之所以成功,不外乎有优越的区位(位于高速附近,属西安1小时经济圈,有西安客源市场)、高效益投资(最初投资较小,以后逐渐扩大,容易获得高效益)、高素质经营团队(以党支部和村委会为主体)、大部分经营户为村民(天然的主人翁)。
(4)第四步—聚焦主题教育:教师“以理解道”,学生“据理悟道”,达成主题教育目标。党员教师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主题,解决了问题,总结梳理成规律与机理,即“理”;最后还要通过党政方针指引下的情景预设和问题解答,来聚焦主题教育。
例如,前述已指出了袁家村的成功因素,可以梳理成这样的“理”: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带领全村人采用较小的投资起步,改造村落干乡村旅游,因投资少、改造小,基本保持了村落原貌,加上经营户多位村民,日常生活与服务经营融合,却反而形成了关中地区典型的民居、美食风情特色,被广大游客所接受认可。于是,经营形势越来越好,民富村强,发展成乡村振兴的典范。在这个逻辑下,那么我们预设三个情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回答。情景一:让袁家村团队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事旅游开发,能否成功?即乡村振兴中袁家村经验能否在异地大量复制?情景二:假如让袁家村一开始就大量投资,结局如何?情景三:袁家村的辉煌能持续多长时间?制约条件是什么?这三个情景问题的解答,反映了袁家村的成功密码,尤其是有由几任具有高素质党性修养和管理能力组成的管理团队领导全局,有以村民为主体的经营人员参与经营,轻资起步、滚动发展的高效投资理念三条经验,值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进行借鉴。
通过聚焦主题教育,可以让学生达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党的统领的教育目标。
4.特色与创新点
(1)因地制宜,将理论学习活动、育人工作和科学理论阐释通过实习、实践活动中经历的不同场景+教育发挥出来,以沉浸式体验学习感悟理论,以身临其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对科学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以场景探究为基础,通过“做”“思”“悟”等科学活动,达到表象、技能、内容、问题的有机统一,使教育达到四有:有内容、有根据、有深度、有新意。
(3)以“术、技”为基础、以“理”为核心、以“思”为依托,以“道”为目的,使业务研究有方向,使思想教育有根基,达到思政教育与业务学习的双融、双赢。
5.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本案例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研究特点和本科生的培养过程总结提炼而成,在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的地学专业中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案例,具有较好的复制推广性。对于其他非地学专业,也可根据专业特点对场景进行专业解读并加以适当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性。
(三)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包括:1.在资源投入、硬件设施、经费支持、条件保障等方面有关措施的落实情况;2.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组织机构、专职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3.各创建单位在申报时提出的有关创新性思路、建设措施的落实情况。
1.在学校和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样板支部建设工作,学院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专班,具体指导支持样板支部建设,投入10余万元建设党员活动室保障日常党建活动,为支部活动提供充足经费,为支部配备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学习资料,并在科研项目申报、教学改革指导、实习实践保障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确保支部各项日常工作和创新举措得以实施。
2.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方面,注重突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秉承“标准、规范、求实、创新”的支部建设工作理念,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作用发挥到实处;结合实际创新组织生活,实施“多场景、业务党务双融合的主题教育活动”、党员“刺槐品质”培育工程、同专业师生党支部共建、党建带团建等特色工作,将支部党建与立德树人工作紧密结合,取得较好成效。
在组织机构上,学院党委成立专班指导样板党支部建设,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专职副书记、党委组织员、地理科学党支部书记等任成员;支部委员会由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构成,均为高级职称,支部书记兼任系主任。在专职队伍建设上,支部共有党员3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9人。
3.支部建设的目标为:力争将教工地理科学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双卓越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实际工作中,支部党建引领和支持业务工作取得实效,地理科学学科成功晋级“B+”学科、教师获批国家级项目数量再创新高、标志性成果取得突破、创新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全系教师凝心聚力,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