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关心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凝聚女性力量,发挥巾帼作用,创新社会服务。积极探索形成了“12345”工作模式:即一个妇女之家,校院二级管理、三条工作主线、四大工作平台,五大品牌活动。
同济大学妇女之家坚持创优秀“妇女之家”,引领女性发展,实行“妇女之家”校院二级管理,扎根基层,服务全体女教职工和女大学生。围绕“创先争优”“引导成才”“服务发展”三条主线,依托“女教授联谊会”“女优青联谊会”“女子学院”和“妇女研究中心”四大平台,形成了“同济卓越女性评选”“青年女教师成才资助金”“女教职工慰问金”“女性特色教育”及“校区联动服务社会”五大特色亮点和品牌活动。2013年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2016年荣获上海市“十佳妇女之家”称号。2019年喜获上海市“2018-2019年度提高级妇女之家”荣誉称号,是上海市教育系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一、创先争优,坚持思想引领
在校党委领导下,妇工委坚持立德树人,团结组织广大女教职工和女大学生,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女性先进典型,引领女性发展。
(一)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先进集体(个人)表彰活动,弘扬先进,汇聚正能量。每年三月以“三八”国际妇女节为重要契机,大力表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优秀女性。校妇工委通过精心组织召开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先进集体(个人)表彰等系列活动,表彰全国、上海市、上海市教育系统以及同济大学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会后,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创先争优,发挥巾帼作用,再立新功。在校园宣传栏、《同济报》、妇委网站举办为期1个月的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风采展览,传播榜样的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3年以来,我校获全国及上海市级以上先进个人23人次,先进集体10个。其中有党的十八大代表何敏娟教授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土木工程学院张冬梅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谢欢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医学院成昱、法学院胡洁人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同济大学妇女之家获上海市提高级妇女之家称号;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医学院成昱课题组、土木工程学院教务科、图书馆嘉定校区读者服务部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等。在2020年校三八表彰大会上,开展“同舟共济 巾帼抗疫”主题交流。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孟馥以“巾帼大爱暖方舱——附属东方医院援鄂女医护群像”为题,讲述了该院吴文娟、高彩萍、李昕、赵清雅等援鄂女医护群体在武汉医疗救治一线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附属同济医院工会专职副主席仇许玲以“勇敢地逆行,坚定地守护”为题,讲述了该院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顾海燕作为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在武汉开展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护理工作的感人事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庆以“巾帼争先,协力抗‘疫’”为题,分享了获评2019年度“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如何对标争先创特色、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战线增彩的创新实践,以及疫情发生以来,携手学子共同战“疫”聚能量的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李岩以“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化危为机,主动谋划教学科研”为题,分享了在疫情期间如何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开展线上教学,以及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带领团队推进科学研究的工作开展情况。校医院总支书记毕婉蓉以“校园抗疫急先锋——校医院‘巾帼号’”为题,介绍了自疫情发生以来,校医院女医护人员奋战在校园防控一线,切实履行维护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职责的事迹。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优秀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女教职工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二)创设“同济大学卓越女性奖”,为女性成才树立典范。校妇工委始终注重表彰和鼓励先进,从2010年起创设“同济大学卓越女性奖”,分为“同济大学卓越女性荣誉奖”和“同济大学卓越女性系列奖”(世博特别贡献奖、导师奖、科研创新奖、教学奖、文化传承创新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表彰在教育、科研、管理、社会服务方面成绩卓著、具有广泛社会声誉的同济杰出女性,为在校的同济女性树立优秀楷模。至今已举办了5届,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城规学院罗小未教授,著名建筑设计师、国家级工程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吴庐生总建筑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原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陈铁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教育部副部长、原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学院徐祖信教授等27位优秀女性及1个女性集体获此殊荣。同期举办“卓越女性成才之路”论坛,邀请卓越女性、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聚焦女性发展,探讨女性成才,宣传卓越女性先进事迹,扩大同济优秀女性社会影响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三)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好先进引领作用。妇工委充分利用妇工委网站、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宣传和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并加强宣传女性优秀典型,引导激励广大女教职工和女大学生积极学习女性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妇工委近期正在组织编纂《卓越女性成才之路——同济大学卓越女性奖获奖者风采》专著,树立榜样,弘扬先进、正气、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精神动力,发挥巾帼智慧再立新功,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立德树人,围绕“三全育人”,优化女性成才环境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妇工委围绕“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服务大局,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动。
(一)设立“同济大学青年女教师成才资助金”,促进青年女教师成长成才。截至2020年3月,168位青年女教师获资助,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研究。2012年首批16位青年女教师获“同济大学青年女教师成才资助金”资助,2013年“同济大学青年女教师成才资助金”作为长效机制建立并进一步完善。每年由妇工委组织,通过全校申报、评选、资助20名45岁以下的青年女教师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每年举办2次资助者研究成果分享会,文理医工管理多学科的成果交流、管理与专技系列教师的工作互动,拓宽了青年女教师们思路,也收获了友谊,为青年女教师中培育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2016年妇工委对已获得资助的76名青年女教师通过座谈、个人访谈等形式调研,结果显示资助对青年女教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管理岗位的女教师。
(二)开展“女性特色教育”,助力女大学生成才。妇工委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联手同济女子学院,每年9月在全校大一女生中,招收“女性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班”学员。通过参加女性特色课程、“女子书院”的学习以及“女生节”各类活动,提升女大学生综合素养;通过“职业飞翔计划”等特色、专项教育,让学员们在交流和实践中学会技能,提升女性创新创业能力。“女性特色教育--女生素质提升项目”获上海市教育妇工委三八节系列创新项目优胜奖,校妇工委多次荣获“上海市青年女性职业飞翔计划”优秀组织单位。自2008年至今,“女性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班”共招收9届653名学员,分别来自20个学院,涵盖多个学科门类,女性特色班已成为同济大学女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女子学院开设的《卓越女性成长》课程成功申报同济大学校级核心通识课程,在本科生院的支持下,开展为期3年的课程教学。
(三)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依托女教授联谊会优秀女性,营造“女教师,修师德,端师风;女学生,正学风,聚能量”的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成立“同济大学女性成才工作坊”,由党的十八大代表、会长何敏娟教授主导,汇聚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党代表等一批优秀女性,与青年女教师、女大学生面对面,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关注女性自我认识,帮助女性自我成长。2019年组织首场活动 --“女教授、女大学生大手牵小手结对仪式”,何敏娟会长主持,市三八红旗手刘颂老师分享成长经历,并建立“女性成才微信群”。
三、服务社会,开展同济特色妇女理论研究,为女性成才拓宽渠道。
(一)依托同济专业优势,连续成功举办“女性·城市·梦想”上海妇女理论研讨会。自2011年开始,妇工委依托校妇女研究中心,联合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每2年举办1次“女性·城市·梦想”上海妇女理论研讨会,交通学院博导、世博交通规划总策划负责人陈小鸿教授“60年的变迁与发展:《世博交通—女性视角的人性化考虑》”,经管学院罗瑾琏教授《积攒正能量,助推女性职业进阶》、建筑城规学院黄怡教授《全球化、城镇化与新城市女性梦想》等女性与城市、女性与梦想的主题发言,反映了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2019年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聚焦“女性、使命、成长——汇聚新时代的爱国力量”,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学会、同济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同济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女性•使命•成长”2019上海妇女理论研讨会,上海市妇联副主席葛影敏、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上海市教育妇工委副主任张芳等出席会议。来自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妇工委干部及学校女教师、女大学生50余人出席会议,展开研讨,分享学习体会。
(二)依托同济智慧女性资源,区校联动,服务社会。校妇工委依托妇女研究中心,发挥女教授的智力、专业优势,通过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等纽带主动深入街道,积极融入社区、园区和校区,传递同济的优秀文化资源、服务社会、播洒爱心。杨蓓蕾老师与杨浦区妇联合作的《杨浦区失独单身母亲群体需求及其满足情况研究》等获上海市妇联妇女儿童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球化、城镇化与新城市女性梦想》《以服务设计提升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策略》等妇女研究项目陆续开展。同舟共济,为社会服务,已成为同济大学广大女教师们共同的心声和行动。每年与杨浦区红十字会合作,开展两次“医疗救护员”培训,培训合格后发放红十字救护员证书,以推动广大女教职工参与社会救助,传播紧急救护知识,弘扬志愿救护精神,参与突发事件的紧急救助。与校医院、社区共同举办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旨在通过校区、社区联动,扩大宣传力度,关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