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以“打造亮点强党建,创新载体促融合”为目标,强化“党建工作+实践育人”的融合机制,强化“党建标准、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活动载体、思政教育”四个抓手,夯实了理论学习、课程思政、双创实践、科研引领、多方共建的五大育人新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提升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升支部凝聚力与战斗力。其中重点任务进展如下:
(一)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夯实支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建设
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做好宣传,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并进行部署落实,在实践中探索了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以重要讲话、时事政治、教师视角相结合的党建活动,坚持党建学习与教师教育专业特点融合。
1、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部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制定的各项规划和学习计划,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建立学习制度,规范学习程序,坚持自学、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加强党员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规范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使支部成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得到进一步提高。
成立党小组,完善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更好的把组织工作开展到群众中去,教工党支部于2022年5月26日划分并成立3个党小组,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党支部工作手册》《基层党务工作实用手册》要求,明确党小组组长、党小组工作内容。
积极开展组织活动,切实服务师生群众。2022年开展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教学交流研讨会、教工党日活动、“党史”主题教育专题系列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共计37项组织活动。特别深刻认识到“三会一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寻有效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方式方法,推动“三会一课”安全、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工党支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发挥企业微信群的作用,正面引导和宣教党对疫情防控的政策,号召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将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内容通过办公群,让党员在繁忙的一线工作中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好微党课作用,不断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执行“323+5”模式,夯实支部党员理论基础
落实建筑学院党总支“321+5(三课堂、两榜样、一结对、五阵地)”模式基础上,对323+5(三课堂、两榜样、三结对、五阵地)模式进行探索,夯实支部党员理论基础,发挥支部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图2)。“三课堂”包括新媒体课堂、主题活动课堂、“课程思政”课堂;“两榜样”为学习全国优秀党员,身边优秀师生;“三结对”包括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结对;学生党员与积极分子结对帮扶;教工党员与学生积极分子结对;“五阵地”为守好课堂教育主阵地、充分拓展专业固定教室外围阵地、在学生宿舍开辟思想教育阵地、建立支部党员活动室、用好网络媒体新媒体阵地,广泛开展“三爱”教育、“四史”教育与【迎盛会 铸忠诚 强担当 创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模式和工作方法,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二)全面课程思政,助推“三进”工作
夯实“课程思政+”育人成果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练建筑学院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全面课程思政,助推“三进”工作。
1、凝心铸魂:齐心合力打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专业必修课
在党总支书记带领下教工支部书记与三位党员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一起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专业必修课教学组。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理论与实践内容基础上,结合建筑学及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经过多轮研讨合力打造专业必修课,并在2022级首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课、作为必修课,为全体师生补足理想信念之“钙”,蓄满担当作为之“能”。
2、“思政+专业”育人增实效,实践成果创新高
教工党支部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机制,实践成果突出。结合建筑系建筑学专业与环境设计专业特色不断丰富实践活动载体,将“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爱岗敬业”、“健康宜居”等思政元素与建筑系“执行设计师”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创建一批“思政育人”实践基地,夯实以“新时代·实践行”活动、大学生双创项目、学科专业竞赛、工程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已获批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三)深耕双创实践,对标“执行设计师”
教工支部持续深耕大创项目、新时代实践行、学科专业竞赛、工程实践等实践活动,瞄准行业“执行设计师”的人才定位,培养具备爱国情怀、科学素养、工程思维、功底扎实、思维活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科竞赛成果:共参加学科专业竞赛6项,师生累计获奖17项。其中,第38届釜山国际建筑竞赛斩获金奖1项,在2022中国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艾景奖)中斩获金奖2项、铜奖2项,21届“新人杯”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竞赛斩获一等奖1项,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喜获三等奖1项,荣誉奖2项的优异成绩。
大创成果:完成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题工作;申报1项国家级大创、1项天津市大创项目。
新时代实践行成果:2项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项目申报市级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四)科研引领教学,发挥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建筑学院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主要工作,全面发挥了教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面对国家十四五新的任务和形势,利用教工支部科研引领教学优势,在文化遗产保护、绿色建筑、风景园林、参数化设计方面形成特征鲜明的专业特色方向,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本年度我院党员教师主持、参与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共计5纵向科研,其中,第一单位立项、在研及结项省部级科研3项,参与校外省部级科研2项。教工支部书记成功获批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运河天津段沿线聚落空间在地性的时空特征与传承路径研究》,完成1项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结题工作。学院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完成横向课题6项。在学术论文方面,2022年发表学术论文13篇,C类3篇, D类3篇,其中第一单位发表C类1篇,D类2篇。科技奖励与专利成果方面,共获得3项科技奖励,其中2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申请1项软件著作。
其外,今年8月,我院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冬奥领导小组感谢信,对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与天津仁爱学院共同承担的河北省科技厅科技冬奥专项“基于数字技术的冬奥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保障冬奥会生态环境建设中做出的科技支撑表示感谢。教工党支部书记赵艳老师作为主要完成人,在本项目中负责崇礼区冬奥风景道评价体系研究内容,与项目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并撰写论文发表在风景园林专业核心期刊《风景园林》上。本研究活动体现了党员教师在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五)多方共建育人基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发挥教工支部、学生支部、党总支的联动机制,统筹校内资源,拓展校内、校际、校企、校政多方共建的实践育人基地,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四梁八柱,为推进学院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教工支部开展“推动政校共建 共谋发展振兴——天津仁爱学院建筑系与陈官屯镇开展联合育人交流活动”。
教工支部书记与陈官屯镇吕官屯村第一书记商讨开展“喜迎二十大,欢庆丰收节”的主题广场设计活动。
陈官屯镇与天津仁爱学院开展“校村携手 校镇结对 党团共建 助力振兴”活动教育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
美丽乡村计划——吕官屯乡村参与式设计志愿活动
数智校园计划——图书馆一层接待处设计志愿活动
建立天津静海区陈官屯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基地
教工党支部自2017年在陈官屯镇开展多种类型实践活动,得到了陈官屯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紧密结合天津市一流课程《环境艺术设计C》、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项目开展了运河乡村景观更新、乡村文化公园、喜迎二十大-农民丰收节等多种设计实践活动,锻炼学生体魄磨炼学生意志,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使命感与家国情怀,并通过发挥我校学生德育、智育、美育教育的特色,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2022年7月5日,学校与陈官屯镇政府共同签订了《天津仁爱学院 陈官屯镇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基地协议》、《天津仁爱学院 陈官屯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天津仁爱学院 陈官屯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促进乡村振兴为根本目的,以搭建“党性锻炼平台、志愿服务平台、学农考察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为主要方式,用“送温暖、送技术、送思想”的方式助力陈官屯乡村振兴。
2、拓展校企平台,建立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里表都会(北京)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偶木智造(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锐地(天津)设计有限公司实践基地。推荐多名学生实习与就业。
(六)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
成立学科发展组,合力制定建筑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积极响应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凝聚全员学科建设共识,促进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成立以教工党支部牵头的建筑学院学科发展组。在新专业调研计划、实验室建设计划、科研方向、教学空间规划、师资建设计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开展多轮次学科发展研讨会,合力制定了建筑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
(七)下一阶段工作展望
创新样板支部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每一位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样板支部工作机制,创建支部“二中心·八结对”工作模式。
图3 教工党支部创新工作机制
(1)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校-镇·校-村·校-企·校-校”支部结对,合作共赢
教工支部与陈官屯镇、基层村委会“校-镇·校-村”结对子,落实大学生实践基地共建活动;
教工支部与企事业单位基础支部“校-企”结对子,调研行业用人需求,寻求合作途径,拓展实践平台;
教工支部与兄弟院校基层支部“校-校”结对子,开展专业调研,学术交流活动;
教工支部党员与兄弟学院教工支部党员结对子,学科交叉、开展交流互鉴活动;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工支部班子-学生支部班子、教师党员-辅导员、教师党员-班主任、教师党员-学生干部”结对,解决学生日常需求、专业困扰、实习、考研与就业压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