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疫” · 云南山区杨奶奶的抗疫小故事 -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广告动画系教工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课程思政 | 战“疫” · 云南山区杨奶奶的抗疫小故事

2020-04-30 02:43:28 管云

编者按:当前正逢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关键时刻,新闻传播学的师生也发挥专业特长,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李玉梅老师的《新闻写作》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疫情,指导学生提高采写水平。现精选部分同学的课程作业分享给大家,旨在鼓励同学们的创作和实践热情。本期推荐181102班管云同学的作品。


管云1.jpg


杨珍一(化名),今年快80岁了,她喜欢穿带碎花的衬衫和土布鞋,也喜欢挨着上中学的小孙子,和他一起研究“一边龙一边虫”的《野狼Disco》,似乎她能和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聊到一块儿去,而且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杨奶奶一家家住云南省一个贫困山区,村邻们都密集地住在半山腰。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平日里接收“外面的消息”主要靠村里识字的人看新闻联播,或者听听对面山上的大喇叭,“这大喇叭是近年村里给装上的,声音够大,隔空响”。每天中午12点和晚上6点,杨奶奶会在闲暇时提着凳子去院里收听广播,“听不懂也听一点,既然从广播里出来,那自然就有它的道理。”

在这次疫情面前,相关消息发布的及时性是关键,但对疫情防控本身而言,知道消息后公众能否及时做出反应则更为重要。20191231日,武汉广播电视台较早发布有关病毒性肺炎的相关消息;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则相继于11920日发布推送进行疫情播报,这也就意味着在115号日,仍有很多人对疫情还从未听闻,但杨珍一却已经开始了她的“抗疫”行动。


提前预防:“方法虽土,但总比不重视好”

管云2.jpg


2020114日,在外地上大学的孙子回来,和孙子聊天之余,杨奶奶把孙子随口说的“还查不明的病毒感染”这事听进去了。15号一大早,杨奶奶用燃着的青松打了个火炭,一手用大铁勺抬着它,一手提着茶壶,“三下五除二”地朝孙子住的房间小跑过去,用水一滋,浓烟滚滚。杨奶奶的孙子眨巴着眼睛说:“这种消毒法,眼泪水都要换一遍。”用火炭激起高温的水蒸气来杀死病毒,杨奶奶说:“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土办法,图一个‘干净’。”

接下来几天,杨奶奶让她的孙子当“疫情播报员”,每次听到的新型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人数都只增不减,情况并不乐观,这让杨奶奶想起了她曾经经历过的非典,街边熬大锅药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村里把能用的锅都用上了,抬着去远远的大路边领药,领一次用好几天,偶尔能听到哪家哪家人又不行了,心都会揪着疼,谁不怕死,所以大伙都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杨奶奶声音放低了,她慢慢地说:“虽然方法土,但总比不重视好。”


提醒乡亲:“哪有病还认主的,不得大意”

管云3.jpg


除了非典,杨奶奶还想起了前几年村里蔓延过的禽流感,“那一年,村里的牲口,无论是染上的没染上的,都埋了、烧了,一个没留下。”在回忆中,杨奶奶说说停停,而后又补充道:“瘟疫不开玩笑。村里有人觉得这个病瞧不上我们穷地方,只有大城市才会有,我说他们瞎说,哪有病还认主的,也正因为穷,治病各方面都不方便,不得大意。”

杨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大事小事会让旁人留个心眼”,她还有一手推拿的好手艺,“从远处询问着来治病的人有多少?记不清了”。

2020 119日傍晚,村里一个三岁大的孩子发烧,孩子母亲背着孩子来找她,闲坐之余,杨奶奶对她说:“现在听说有种传染病有点严重,不是必须的情况不要串门。”带孩子来的这人笑嘻嘻地回她:“我们从来没听过,怕是说了吓人的,人人头上有块天,老天会保佑的,不用怕。”

杨奶奶不紧不慢,一个字一个字咬得清楚:“全国人太多,老天爷也忙,如果你老实待在家,恐怕没有事,如果不听劝,下次别来我家。”对方听完没有说话,杨奶奶沉默了一会,补充说:“人要学会听话,你还年轻。”

123日是集中置办年货的日子,按往年过年的惯例,周围几个村镇的人都会涌到街上凑热闹,“这成了习惯,即便没什么要买的也要去走走。”杨奶奶一早堵住两个孙子说:“你们不许出去,今天都要跟在我后边帮忙,这次听奶奶的。”不仅如此,早在19日晚,老人就拿着电话挨着通知没在家过年的子女,让他们提前买好该买的,只许待在家里不许出去瞎逛,如果遇到“抵抗”,杨奶奶就会抬高嗓音:“我没在征求你们的同意,我是来通知的,这种事不要不放在心上。”打完电话后,杨奶奶去烧了个洋芋吃。后来听说上次带孩子来揉肚子的那家人也没去赶集凑热闹。


管云4.jpg


人生智慧:“相信科学,不要互相添麻烦”

2020127日,村里安装的广播里第一次出现疫情播报,终于,村里人知道“这事不唬人”。杨奶奶成了村里最先知道疫情并做出防范的人,村里人纷纷传开,好像也印证了大家伙说的话——“老大婶精”。杨奶奶说:“我虽然没读过书,但我知道人不能浑,要相信科学,读书人说的要害要会听。”在一旁的小女儿哈哈大笑。

随后几天,广播播报频率增强,一天内不再局限于两个时间点。“肯定很紧急了,现在个人要管好个人,不要互相添麻烦。”杨奶奶说完话,歇了一会儿又补充:“几个人组成一个家,这么多家组成我们这个国家,家家平安顺利,国家就好。”

杨奶奶年近80,说话却有股“领导味”,隔断时间就要用她的老年机打遍全家人的电话,她乐呵呵地说:“要多查几道岗我才放心”。


后记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认识了这位来自云南山区的80岁老人,杨珍一奶奶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让我惊讶,她活得很潇洒也很“年轻”。面对疫情,相比于“无所谓”的态度,她选择去听取年轻人的意见,并不以年龄为长而骄纵,而是小心谨慎应对,在农村地区,这样的长者难能可贵。做出这次采访,我们可以从杨奶奶的故事中“择其善者而从之”,虽然我们已经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长辈做好表率,后生做好沟通,联防联控,期待疫情早日退却。


指导教师李玉梅老师点评:管云是个特别感性的小姑娘,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她关注到云南山区的杨奶奶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没有盲目抵抗,而是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人生经验和紧追时事的性格特点,在第一时间,在其他人还未注意到疫情的时候就实施了防控措施,并不断地提醒周边的人重视疫情。在当前疫情防控报道中,对老年人的报道并不太多,管云的选题非常新颖,并且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听奶奶的“话”。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大量使用了杨奶奶极富特色的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展开情节。通过她的讲述,一个饱经风霜、乐于助人、赶潮流,信科学,又很可爱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一个在疫情时期关心爱护着自己的长辈,阅读此文,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小人物大智慧,小故事大情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由支部党员李玉梅老师主讲的《新闻写作》课程给予疫情极大的关注,本期介绍2018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管云同学的作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