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精神丰碑和坐标,在新时代同样焕发着耀眼的时代光芒。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定不移地将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融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和主题党日活动,继承和弘扬伟大沂蒙精神,结合山东省教育工委“云展厅进校园”活动开展,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党支部6月25日、26日,组织思政课教师和支部党员代表30余名学员,深入沂蒙革命老区,开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薪火”主题实践研学活动,追寻红色足迹,激发奋进力量。学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刘华,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孙爱华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同参加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先后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马牧池沂蒙红嫂教育基地、沂蒙山根据地、山东省政府成立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学员们首站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被毁,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学员们学习了解孟良崮战役的始末,瞻仰革命烈士陵园,祭拜革命先烈,重温气势恢宏的革命战斗历程。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在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学员们聆听沂蒙革命老区伟大母性群体“沂蒙红嫂”的感人故事。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开办战时托儿所,照料抚养近百名革命后代,自家4个孩子却先后夭折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双肩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倾己一生无私奉献的“拥军妈妈”胡玉萍……沂蒙红嫂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示了沂蒙红嫂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对中国革命的执着大爱,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和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不少学员被沂蒙红嫂的英雄事迹所打动,流下了感动的热泪,从她们身上,学员们体悟了沂蒙红嫂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爱党爱军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
沂蒙山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根据地之一,素有“华东延安”之称,是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学员们在这里参观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旧址,驻足凝望,仔细瞻仰,学习了解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山东的战斗事迹,触摸沂蒙革命历史的沧桑。在沂蒙山根据地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党员们高举右拳,由支部书记潘永忠领誓,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仰之情,矢志不忘初心使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来到山东省政府成立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大家参观了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黎玉、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了解山东省政府成立的始末,参观目前省内唯一一处全景式、全程式展示山东抗日根据地和山东党组织民主革命历史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详细了解山东抗日根据地和山东党组织民主革命辉煌而又艰难的历程,感知沂蒙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建立的丰功伟绩,接受深刻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
两天四地的研学活动,学员们收获满满。通过参观浏览、聆听讲解、观看情景剧、重温入党誓词、学唱《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革命歌曲,充分感悟沂蒙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充分体悟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思政课教师张倩、王晓燕在参观时看到抗日战争期间山东纵队缴获的日寇用中国幼儿人骨做成的烟斗,激愤万分,指责日寇灭绝人性的残暴行径;几位学员看了展厅墙上罗荣桓的《告子女》:“如果死已经来临,我也绝不畏惧。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党的事业。”潸然落泪,无不为罗将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和牺牲精神而动容;支部副书记张杨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我们要以史为鉴,弘扬爱国主义,发扬沂蒙精神,走和平强国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薪火。通过此次实践研学活动,大家深深领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特质,永远铭记“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功勋,接受了革命精神熏陶和红色教育洗礼。大家纷纷表示,一定把山东革命历史传承好发扬好,把所研所学、所得所悟化作激昂奋进的力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把党的光辉历史融于思政课堂,培根铸魂,教书育人,坚定信心,脚踏实地,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