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上“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育人实践的最大增量,实现网络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同心同向,思想引领,当好“把关人”
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
坚持育人导向。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构建网络育人评价体系,提升网络育人执行力,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加快补齐队伍短板,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坚持协同融合。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助推大宣传格局和融媒体建设,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给青年学生输送正确的营养、健康的营养,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当好“实干家”
守党性原则之正,创舆论引导之新,为构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新闻舆论语言、内容、传播上的探索和创新。语言上力求短、新、实、活,接地气、通人气;内容上注重生产有细节、有温度、有热度的“硬核”内容;传播上构建策、采、编、发全流程“模块”,撬动融合“杠杆”,找对内容“支点”,挖掘内涵,彰显深度,让主旋律入耳、入脑、入心。
走“一+二+三”之路,建武大特色“网络育人”体系。一是“中心”,着力建好融媒体中心,激发融媒效能,提升灵活改变和配置育人平台生产、传播全过程的能力。二是“协同”,鼓励协作、开放、共享,形成多方参与、同频共振的网络育人战线集群,促进育人主体主动学习、点状征集、面上综合、全媒协作,打造信息交互的“集散地”,丰富内容展示的“矩阵区”,在“你来我往”中发挥网络育人最大合力。积极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中心,推出一批线上思政“金课”。激发《珞珈青年报》、《唱游》、未来演播室、未来网、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综合效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互联互通。策划“辅导员战疫号召”、“班级导师在行动”、“军训特辑系列”等原创推文,线上开展“2020十大珞珈风云学子”、“风云学子云畅享”等大型直播活动。实施“研途有我”研究生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打造网上联合志愿宣讲、战疫微宣讲、“鲲鹏云”等“三位一体”的宣讲体系。《学工系统四个“硬核确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武汉大学:在疫情防控中开启“云上育人”新模式》、《武汉大学研究生党支部讲述生动战疫思政微课》等介绍我校网络思政新做法、新成效的多篇文章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网、光明网转发。三是“互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并举,与育人主体进行最直接的互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使互联网成为传递积极向上信息和凝聚全校师生力量的平台。
化危为机,创新驱动,当好“先锋者”
克服困难,推动防疫抗疫与网络育人的有机融合。聚焦病患救治和校内疫情防控两个战场,深入捕捉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依托融媒体中心生产全媒体产品,将战疫故事转化为立德树人生动教材。精心打造原创作品参加教育部战“疫”微视频展示,创作《在此》《越是艰险越向前》《情系江城心在珈》《珈的力量》等精品视频,与快手平台联合推出系列线上思政融课“战疫视频公开课”,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疫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录制微课,为学生们提供精神食粮和实操攻略。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平台与教育部微言教育微信、微博平台联动,引领“学习总书记北大回信精神”“90后,到!”等全国高校大接龙活动,与数十所高校互动,共同制作抗“疫”全媒体产品。
群策群力,创新性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等群体作用,引导教师以网络教学为契机,深入参与网络育人工作中。围绕思想引导、学业支持、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网络思政能力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同方面成立了5个辅导员网络工作室,45名一线辅导员在疫情期间主动谋划,为学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教育引导和咨询服务。博士生宣讲团开展“我是党员、战疫有我”的疫情防控主题宣讲,在线播放量230.5万余次。学校官方微信排名2019-2020高居全国高校第二;官方微博积极发声,上半年学校相关话题44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全国高校第一;短视频平台推出百余个战疫短视频作品,年增粉超百万;仅用一天时间建立起国内高校第一家疫情防控专题网站,推出多期抗疫专题校报。学校还报送13件作品参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所有作品全部获奖,创历史最好成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