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下学生思政工作路径
会计学院 范喜军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各高校立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合格人才重要使命在“课程思政”,
一、“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
“三全育人”育人模式下学生思政工作,必须做到以课程思政作为基本出发点,确保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都能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同行同向,相向而行,力求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实践育人环节、心理健康育人、养成教育等环节的正确树立。
“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
1.思政课引领课程思政工作。完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体系,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改进课堂教学和授课方法。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程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增强学生获得感。主要体现在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
2.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学。课程思政下的专业课教学侧重于课堂教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及时关注青年对职业化专业社会问题的困惑,通过专业课+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课程思政元素,形成相互协同的教学机制,用专业课知识解答学生关切;体现在课堂互动,培养应用型、重特色、国际化的宽口径专业课育人模式,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合格接班人。期间要做到各学科要深刻围绕课程思政育人的主要目的,探明学科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的相关联性所在,进而找到结合点,从而确保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能够保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全面发挥出学生思政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
3.学生思政模式。学生思政育人重点任务在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学生事务实践育人体制机制,强化心理育人等方面,通过跟进学、系统学、深入学机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合格接班人;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口动手能力上搭建平台,做好文化思政工作,讲好武院故事,形成合力传承好学院文化的推进工作。
二、“第二课堂”学生思政模式
所谓的“第二课堂”,指的就是课上教学之外的一种教学新形式,主要以实践教育为主,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中确保学生能够受到更为深层的启发,学校思政“第二课堂”依然如此。通过以上概述不难发现,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全面开展,必须发挥出思政“第二课堂”的新作用,让实践育人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来,确保学生能够深层感知、理解、树立正确的观念与意识。期间,学生思政工作必须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1.第二课堂要确保实践性与启发性。就其内容而言,主要的选择应围绕社会公益实践、社会调研、社会劳动三个领域进行,期间让学生意识到主动地付出并不是为了短时间内获得回报,而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而确保社会发展能够具有可持续性,如学校各部门正在布置的“一院一品”、“特色党建项目”、“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等,通过以上主题教育都是自身获取长期实践知识的根本条件。
2.第二课堂要在组织形式上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针对课堂组织而言,教师必须确保每一名学生和教师都能深深融入其中,能够积极完成各自的任务,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进而深刻感受到追求综合个人素质的必要性,进而树立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这显然为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提供了良好载体;
3.第二课堂要明确的总评环节作为重要支撑。在第二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参与总结与评价之中,不仅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受到了那些引导和启发,自身的内心感想是怎样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形成究竟有那些急需满足,进而确保“第二课堂”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