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政--高校学生危机事故处理经验与借鉴

2021-01-19 12:21:18

高校学生危机事故处理经验与借鉴

会计学院 王伶俐

摘要:为厘清校园安全中的权责问题,深入研究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能为有效处理伤害事故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基于高校管理中的困境,从危机预警、制度管理、舆论引导和法律追责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为高校处理学生危机事故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安全事故;权责划分

近年,高校的大幅扩招,“双一流”大学建设质量提升,让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和水平也稳步提升,但是大学生群体数量增加的背后,也出现了让人担忧的问题,全国各高校接连发生各类重大校园安全事故,从交通安全、大学生借贷、寝室人际关系到安全教育等方面,高校管理面临重重困境。因此分析校园危机事故的成因,提出合理的应对方式,将能有效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和校方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

一、校园安全问题的分类

(一)学校法律责任事故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学校责任事故包括十二个方面,即指由于学校过错而造成学生伤害的事故。高校群体普遍是2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自我意识较强,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建构阶段,认知和行为容易出现矛盾。如果学校在管理事务中,没有履行法定的教育和管理义务而导致学生受到人身伤害,就要承担赔偿责任。既有高校实施和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外活动,或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事故,也有大学身因学习、恋爱和人际交往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均属于学校责任事故。

(二)学校无法律责任事故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如果出现第十条中的5个方面问题,应当由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事故原因通常受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受害人和第三人共同过错等引发的在校学生伤害事故。高校学生的成长,高校负首要责任,但是学生本人和第三人也会根据伤害事故类别和程度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学校在事故发生前已经履行了相应的责任,且没有明显过错时,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高校仍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应对,采取合理的救助措施,以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校园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客观因素导致

(1)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当前,安全教育工作相较于过去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宣传工作开展的比较充分,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归咎于:一是校园安全活动重形式、轻内容,一些校园安全宣传活动现场,台上的嘉宾讲的绘声绘色,台下齐刷刷看手机;二是校园安全活动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大,安全主题宣传永远绕不开讲座、传单、电子屏,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2)高校制度管理不严谨。学生工作具有个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如果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各部门相互推诿,分工不明确,就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3)高校管理设施不足。一是人员不足,辅导员群体常常被视为学生的家人,但是高校学生普遍偏多,1:260的配比导致资源有限,辅导员很难做到兼顾所有学生;二是设备废旧,新型高科技的器材设备十分有限,侧面增加了防火、防电、防水、防诈骗等各种安全隐患。

(二)学生主观因素导致

(1)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或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视,过于自信带来的安全隐患屡见不见。如在寝室抽烟,不顾自身健康;一味寻求简单快捷,在寝室用大功率;对校外安全问题缺乏辨识力,盲目参与校园贷、网贷、金融诈骗,为自己带来祸患。

(2)抗压能力不高。家庭教育的缺位,使得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下,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大学校园,往往会因为无法适应独立环境,产生内向、孤独的心理,严重者还会产生抑郁心理。

(3)人际处理不到位。校园环境比较纯粹,学生面对的问题主要是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恋爱、寝室关系这几个方面。但部分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过于强调个性,加上缺乏科学的沟通方式,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矛盾。

(4)社会风气影响。网络媒体的兴起,带来了信息化的社会,但也在高校群体中刮起了拜金、虚荣的不良风气,学生相互攀比盛行,学生就容易在利益的趋势下,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严重者甚至会用自己的人生做赌注,触碰法律的红线。

三、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预防与应对

(一)加强危机预警。防火、防电、防水、防诈骗等常规安全问题,不但要从理论上进行说教,还要从实践上进行演练,可以在秋冬季节开展火灾逃生演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火灾的危险;邀请消防安全专家用鲜活的事例,侧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心理问题方面则需要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安排班委对部分学生重点关注,定向帮扶,让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地方可以舒缓,用班级的温暖驱散阴暗。

(二)完善制度管理。需要明确党委书记是第一负责人的观念,让工作有章可循,将校园安全问题的压力层层推进,而不仅仅是遇到问题,让辅导员第一时间解决。同时还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如出现了相关安全问题,需要班级、院系、后勤保障等部门同步推进。同时加强问责机制,完善工作台账。

(三)加强舆论监管。问题发生后,最活跃的往往是网络媒体。舆论的监管,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注意对学生网络团体的管理,规范学生社团建群,每个群的管理员应该是注册在案的学生社团负责人。对于超过500人的大群,需要安排行政管理教师进群。二是要注意舆论传播的规律,把握住黄金48小时,第一时间向全校师生或社会大众发布调查进展,避免引发社会恐慌。三是要注意利用官方媒体,及时发布信息,保证信息源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四)明确法律权责。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以更好地明确自身的义务,履行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法律意识培训,以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演讲、文章写作等形式,潜移默化地熟悉法律知识框架。

四、辅导员工作反思

秉着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高校辅导员群体日常工作压力很大,需要处理许多旁枝末节,总得说来,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尤其在与人交往上,要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避免个人主义。同时养成自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习可以事倍功半,再创佳绩。

二、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让学生严守校纪校规,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外出动向,要做到超前防范、信息通畅,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在春天,要加强学生传染疾病的防护、防火防盗等工作。

三、落实谈话谈心制度。坚持每周找2-3名学生个别谈心,调查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校、班级的意见要求。每个月召开主题鲜明的班会,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大家的肯定,做一个让大家值得信赖的辅导员。

四、经常与任课老师联系。通过对各班的成绩分析,发现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仍然掌握不好专业课的基础知识,要多和老师沟通,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知识点,及时传达大家的学习需求,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

五、学生干部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及时召开学生干部例会,总结和布置工作,加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和班级管理的关系,发挥他们服务班级、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并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六、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夯实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系统的分析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其次要锻炼自己的理论水平,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学习,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还要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辅导员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只要每名辅导员都能积极响应党、社会和高校的工作安排,结合班级的特点和工作实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就能最大可能地减少校园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0206/t20020625_81855.html

2.王川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机制研究[C].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7,5

3.廖晓虎,吴轩.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校方的法律责任[J].法制博览. 2019,1,P180

4.李同果.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17,9.P94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高校处理学生危机事故提供借鉴。一、校园安全问题的分类 (一)学校法律责任事故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