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工党小组就省教育厅调研开展讨论

2020-09-03 08:29:07 文法支部

法学教工党小组就省教育厅“应用型本科建设要素保障机制”调研开展讨论

2020年,7月7日,法学教工党小组就湖北省教育厅在各高校开展的“应用型本科建设要素保障机制”调研问题,开展了以下讨论:

1、各专业开展应用型转型的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答:主要问题和困难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应用型教学体系设计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教育部制定的《法学本科国家标准》提出:“法学类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国家司法考试(现称“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律硕士入学考试作为专业能力考核标准、确实需要法学专业教育将“应试准备”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内容,在充分应对这个“中心任务”之外,有余力,才能再加上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考试的高度关注,是国家法治建设大环境决定的、是市场需求决定的,考试培训机构争抢生源的广告也加重了这个情况,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也不得不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2)有些适应市场经济的课程还需要学生的逐渐接受。比如,《金融法》、《证券法》、《国际商事仲裁实训》、《公司法律实务》等课程能增加学生法学与经济学的复合型知识、了解新的交易结构和商业模式,增加今后的就业技能储备;但是,由于考研、法考的“考试”压力较重,需要学生有胆识、有兴趣来学习这些课程。

3)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还需要相关教师完成课程建设。比如,互联网时代,开发《法律检索与诉讼可视化》、《智慧司法与法律大数据》这类课程,既要有民商法或者刑法+诉讼法的全面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媒体技术、懂互联网科技,需要教师跨学科交叉的能力,还需要课程建设的时间。

4)实践教学没有专用软件及相关网络管理系统

实践教学体系中独立设课实验课包括:《模拟法庭》(一)至(三),《法律诊所》(一)和(二),《模拟法考》(一)和(二),《合同文书写作》、《公司法律实务》、《国际商事仲裁实训》等,这些课程靠老师自己制作相关资料的电子版发送给学生,这样就缺少实践教学软件、上机考试的“实战”模拟、也缺少上网法律检索、完成法律咨询服务的“实战”训练。

还有集中实践类课程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课程,没有配套信息管理系统、上传实习鉴定、实习回函等证明材料、进行实习资料库档案管理,实习报告等大型实践作业,没有检索系统进行重复率检查、需要技术手段督促学生保证实习作业的原创性。如果有实习管理系统,可以让每一届积累的电子案卷、电子档案让下一届调取、比较、借鉴、成为鲜活的教学素材。

5)法律实务部门兼职教师的引进、管理与监督。应用型教学不仅需要校内专职教师,还需要实务部门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员、法务经理、政府法律顾问、司法行政人员等法律职业工作者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的指导,需要有校内教师与其对接,对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评价标准及对接服务方案。

2、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各专业下一步推进转型工作、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思路和举措是什么?

答:主要思路:

1)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中都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追踪各部门法热点问题和新问题,对多发案件、疑难案件等进行分类研习,在课程设计中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突出我校法学专业自身优势。在达到教育部法学专业建设指导标准的前提下,法学专业还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结合我校地理区位、学术资源、师资特长等自身优势,探索发展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3)学习借鉴学科融通之道。2019年12月8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调研、开展座谈交流。陈部长建议立足学校经法管主干学科特色,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战略,探索财经政法各领域的深度、广泛融通融合。

主要举措:

1)理论课教学中贯穿应用能力训练,加强平时成绩考核中的应用能力考核比重。所有的专业课程,并不是空洞的法条和艰涩的理论,通过理论探讨、案例分析、小组报告、模拟出庭等活动,使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很多体现应用能力的方面得到训练。

2)在高年级开设《民法案例研习》、《刑事判解研究》、《法律解释学》、《法学方法论》等课程,将思维培养、能力训练、比较研究、解释推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在综合性的训练中得到提高,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开展项目式教学,增加实务操作、精心设计实验环节。按照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实际运行的环节,去设计各种交易合同订立、履行、变更、消灭、违约、救济等各环节的争议点、指导学生学习法律检索、写作法律文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尝试“商经法学”特色方向。为响应学校应用型高校建设目标及新文科建设规划,法学系拟面向社会需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一专十会”的“法商服务人才”,围绕企业设立与运营,为处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投资人、债权人、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企业经济活动的全套法律服务。在智能互联的时代,通过相应的课程对应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会撰写合同(合同法),2-会创立公司(商法),3-会人事管理(劳动法),4-会处理纠纷(诉讼法),5-会辅助办案(民刑行法),6-会申请商标(知识产权法),7-会涉外谈判(国际私法),8-会信息检索(法律检索与文书写作),9-会公司实务(公司法律实务),10-会电商创业(电子商务法)。

5)组织参加竞赛、训练应用能力

法学类竞赛总体而言,难度较高、起点较高,在全国范围内法学类高校林立、竞争激烈,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引导和指导学生参赛,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指导。

① 学术类竞赛。第一,法学系鼓励学生参加每两年一次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参照每届比赛发布的法学类题目范围,选择适合法学学生调研的主题、完成相关论文的写作。第二,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每年的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师生共同选择法律类选题、设计成创新项目,由若干名学生组成团队参赛。第三,还有湖南大学发起的“全国法科生写作大赛”也可以关注。

② 专业类竞赛。第一,比较知名的一些法律类专业竞赛都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比如,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法律文书写作大赛,等等。第二,全国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协作机制已经建立,文华学院法学系已经加入协作机制,可指导学生参加独立学院模拟法庭竞赛、辩论赛,等等。

③ 坚持每年参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2019年6月,法学申报了8个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法学系8位教师,每人指导了1项关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赛的前期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专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相结合,未来智能司法、网络法庭、在线诉讼体验区、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等智能化应用都会增加,可以寻找创新的结合点。

④ 自由参加线上线下各类竞赛。文华学院法律协会学生社团也经常搜索、整理与法学专业有关的竞赛,通过“智合法律新媒体”、“D调魔法学园”等法律类微信公众号了解相关信息。

3、各专业顺利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发展需要哪些要素保障?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建构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答:(1)法学专业需要的要素保障:

第一,专职教师数量的充实。法学专业分设基础法学、商经法学两个方向,需要增加师资,将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到位。

第二,特色应用课程建设。从目前已显示的优势来看,法学系有几位教师在商经法学方向显示出一定积累,比如相关教师已完成金融法、证券法、财税法、国际商事仲裁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可以作为发展该特色应用方向的支撑。广义上来说,面向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知识产权代理,都属于这个方向。将来,还可以在法学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的交叉点上探索“智能法学”方向,将来至少有部分毕业生能够具备政法新媒体写作、编辑与运营的技能,可以进入政法单位在政工岗位、案件管理岗位、司法辅助岗位工作。

第三,引入校外实务教师。在法律实践课程中引入校外实务导师,比如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司法务、司法行政人员等。

第四,鼓励校内教师到实务部门兼职。比如,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学期派1名专职教师到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司法行政机关等进行法律实务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

2)如何有利于转型发展的机制机制?

第一,根据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工作量预算表,根据预算额度决定可引入的教师数量。对于高层次、高水平、科研能力强的引进人才,可以减少教学工作量的要求。

第二,教学研究课题下分设特色课程建设项目,拿出资金、条件支持特色应用课程建设,给予经费支持、工作时间保障。

第三,校内教师与校外实务教师合作的教学管理制度。如何计算相关教师工作量、如何评价相关教师的教学质量,还需要制度设计。校外教师的工作需要校内教师的辅助与监督,学校要舍得给“双份”报酬——既向校外导师支付报酬,也向校内教师支付报酬。

第四,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在校内教师去实务部门兼职期间,合理安排其留下的工作、补偿其他承担任务的教师。

4、如何建立高水平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评价体系?

答:评价的对象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转型后的课程教学质量

法学的实践性、技术性要求法学教育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尤其要与法律职业形成衔接与互动机制,以更好地实现法学的社会功能,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应用型法律实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熟练运用法律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纠纷、平衡利益冲突,进而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正。这种在应用法律的过程中融合法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的法律实务能力,既需要法律人才对法学知识精准理解,对社会、人性、案件细节等准确把握,更需要综合法律规范与事实情况,将职业技能和品质融会贯通。因此,法律实务能力培养必须以法律职业为导向,使知识机构、职业技能、职业伦理的学习与训练统筹兼顾。

2)认定以转型为目的参加培训和学习的工作量

3)评价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效果

4)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校友评价、用人单位反馈意见

5、对学校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答:法学专业积极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

1)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推进队伍建设

按照本专业的招生计划,专职教师需要从现有的8名发展到12名左右,计划引进2名副教授,2名博士,还要考虑到一些实务课程的需要,适当的聘请一些在实务部门工作的优秀人才来本专业授课。

为了保障师资,建议:

一是珍惜华科退休专家的宝贵资源,多年的学术渊源、人脉资源、历史联系及地理上的毗邻关系都为文华提供了智库和师资保证。

二是向思政和学工教师开放部分课程,比如《法律逻辑学》、《模拟法庭》等课程。

三是降低学历要求录用新进教师、扩充师资队伍。

2)设立转型类教研项目,给予经费支持。

3)鼓励开展“双师合作”型授课,有校内老师与校外实务导师合作的课程,在工作量认定时给予一定倾斜。

4)完善课程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储存教学案例、法律文书、学生作业、实习鉴定、实习报告;还可以连接校内师生与实务界导师,将法律实务工作的经验和鲜活的素材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战”内涵。

党旗.jpg

责任编辑:张宇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法律实践课程中引入校外实务导师。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