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品格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中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启示

2021-10-27 20:27:50 赵应征 鲁翠涛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2016年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水平。”

当前我国的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成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改革创新的热点。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探索,在品格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中西方在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在学生思想培养和品格教育方面具有共性需求,因此我国可以适当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 西方品格教育

西方的“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 与我国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最为接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认为是聪明才智成就了科学家,然而他们都错了,真正成就科学家的是品格”。马丁·路德·金说:“智力加品格,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关于品格教育的定义,西方各国并没有统一的意见。1997年美国学者洛克伍德把品格教育定义为:“学校所倡导的、旨在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活动,这种教育通过明显地影响并坚信能够产生这种行为的非相对主义的价值观,而直接和系统地塑造年轻人的行为”。

品格教育可以看成是“有意识影响个体思想品质或特征发展”的教育。品格的概念可以追溯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尼哥马可伦理学》中归纳出品格的具体形式,包括温和、勇敢、羞耻、节制、义愤、公正、慷慨、诚实等。尽管各国学者对品格教育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共性是培养学生对公共生活的欣赏、合作,从而形成认同归属、乐于交流、尊重多样性、信任他人、积极参与等品格。品格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础,不仅注重知识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个人品格和作为公民的应有素质。但品格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公民教育,它更关注个体品质的发展,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好人”。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国民的品格教育,彰显出各自的特点。比如,美国作为当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品格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代名词,融合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于一体,以诚实、勇敢、自律、慎思、尊敬等美德培育为内容,通过示范、实践、阅读经典等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塑造良好品格。英国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先驱,其品格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呈现出宗教化、世俗化、专业化的特点。英国注重培养学生的韧性、自信和独立性等品质,鼓励学生在“运动(sport)、创意(creativity)、表现力和思辨能力(performing)、志愿服务和团队角色(volunteering & membership)、工作精神和工作能力(world of work)”等方面发展,政府为此设立国家品格奖(national character awards)。德国的品格教育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视宗教教育,除了培养青年宗教信仰外,还注重人的尊严、克己、责任感、助人为乐等精神的培养。日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责任、奉献、坚韧和尊重”精神,为学生设立“规范道德课”,具体内容根据文部省的德育安排,由班主任负责教学,课本选用各出版社编写的教材,还特别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道德课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看录像、演剧、唱歌、辩论等方式进行,侧重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韩国的品格教育被称为“有国籍的教育”,非常注重从小事抓起,从本土教育入手,培养国民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以达到对大韩民族文化的热爱。

综上,国外的品格教育不是单一的理论灌输,而是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贯穿学校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并且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体现。这些品格教育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1 注重德育课堂和专业课堂的融合

美国教育家托马斯·利考纳指出,品格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任何学科都可以实施人格教育,课程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应帮助学生发展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清楚什么东西是高贵的、善的、值得一辈子去追求的。英美等国家在品格教育上不仅注重德育课堂的品格教育,还注重专业课堂中的品格教育。例如,美国的品格教育课程整合了历史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宗教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美国文化、历史和精神传统,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美国学校将品格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与伦理的角度去认知和把握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的伦理道德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品格教育的实际效用。德国在抓好学生的宗教课、伦理课、社会课等品格教育课程外,也强调其他的课程应担负起品格教育的任务。1955年,德国教育制度委员会在《关于政治教育和社会化报告》中提出:“每门学科在不放弃本身特点的情况下,都能对品格教育作出自己较高水平的贡献”。日本学校除了开设“规范道德课”外,还要求各学科的教学都渗透品格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包括社会生产过程和所有制、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的各种社会问题。

1.2 注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参与

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参与是品格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西方各国十分重视组织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展示能力。例如,英国除了有学校课堂教育,还借助集体礼拜、礼仪活动、文娱活动、博物馆参观等实践活动等引入品格教育。日本非常重视课外集体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日本各学校还把课外集体活动作为衡量学校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

1.3 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社会力量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德国不仅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设有专门的品格教育机构,还有大量从事品格教育工作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对民众进行民主政治教育和品格教育。联邦品格教育中心及各州分支机构和社会团体合作,就当前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举行报告会、讨论会、竞赛、展览等,加强对学生的品格教育渗透。日本也建有家庭教育组织,由家长按地区组织起来,学校教师自愿参加,形成家庭教师协会,开展各种品格教育的交流活动。

1.4 注重个性品质的塑造和社会归属感的培养

关爱和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是品格教育的关键。西方学者认为,品格教育应从个体本位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尊重个体成长,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在强调个体道德品格发展的同时,还重视个体对于社会规则秩序的遵守,倡导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促进形成尊重他人和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培养能承担各项社会义务的合格公民。

2 西方品格教育对我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启示

我国在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但西方国家在品格教育方面取得的很多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特别是对我国高校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

2.1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西方学校注重德育课堂和专业课堂的融合,要求学校一切课程的教学中都应该渗透德育,达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例如,德国教育制度委员会要求每门学科在不放弃本身持点的情况下,都能对品格教育作出自己较高水平的贡献。英国、美国和日本也规定学校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渗透品格教育,特别强调将品格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每位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文化、历史传统,渐进地向学生输送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我国高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上方法相对单一,基本上采用统一的课本、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堂为主的显性教育方式,没能充分开发专业课中的隐性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因此,成功的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应该是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统一,特别是专业课教学中要渗透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内容,发挥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理念渗透到所有的学科领城,让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一些高校实行导师制、师生寝室对接、班导制(高年级学生作为班导,带动低年级学生)等,发挥导师和高年级学生的积极作用。如何更有效地改进隐性教育模式,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合力是今后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开展的关键。

2.2 活动形式丰富且内容生动

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应该是知、情、义、行的高度统一,所以离不开理论的教授,但绝不能是纯粹的理论灌输。如果光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没有实践过程,会导致知行分离。西方品格教育重视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英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辩论赛、戏剧表演、博物馆参观、社会礼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韧性、表达和表现能力、自信、独立性等品质。日本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各项运动和义工活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责任、奉献、坚韧和尊重”精神。

我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教学经过了多次改革,虽然增加了社会实践的内容,但在落实中还存在“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现象,虽然解决了“知”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行”的问题,仅少数精英学生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且不能顾及不同学科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教学中应增加课外活动比重,而且要注重各领城的实践,提高不同类型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2.3 学校全员参与和全社会参与  

全员参与:西方学校重视品格教育的全员参与。品格教育绝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学校里的每一名成员都应肩负着一份责任。日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学校要求每个员工,包括餐厅服务员等后勤人员都应该在品格教育中起到表率作用,并进行考核,从而实现学校全员育人的效果。

同理,我国高校中的任何一员,即使是后勤辅助人员也应该肩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责任,否则教育将会徒劳无功。当前我国的高校并没有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担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责任,但偶有学生在学校内部看到一些负面的场景、听到一些负面的话语,难免不受其影响,这就存在教育缺失的问题了。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加强学校所有教辅人员的培训,打造校园育人氛围,实现全员育人的目的。

全社会参与:西方教育家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是一个相互协调不断发展的品格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学生的品格培养。例如,德国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中设有专门的品格教育机构,社会上也建立有从事品格教育工作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共同提升学校品格教育的质量。日本建有家庭教育组织,由家长按地区组织起来,学校教师自愿参加,形成家庭教师协会,开展各项品格教育的交流活动。

虽然我国也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工程,但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中家庭和社会的实际利用率不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加强。

2.4 评价体系注重实效

西方大部分国家对于品格教育的评估并不采取考试评分的方式,而是对学生的有关品格特点和行为倾向进行分析评价。德国教育家认为,对学生的品格很难有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合理的评判,因此德国学校从不树榜样或立典型,既没有“标兵、模范、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等评选,也不会号召学生向“某某学生”学习。德国学校给予学生品格评价的理念是“每个人都不一样,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目前,我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评估主要以考试评分和作业评分的形式进行,学生平时的表现虽然占一定的比例,但比例不大,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践行”能力。虽然经过几次改革后,实践能力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评价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但成效不太理想。因此,健全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评价体系,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也将是今后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重点。

3 小结与展望

无论是中国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还是西方的品格教育,都有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为了提高我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应“放眼世界,兼收并蓄”,以“扬弃”的态度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品格教育的成功之处,重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环境的优化,全社会资源的利用和评价体系的改进,促进我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郑素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党支部双带头人赵应征教授发表总结了西方国家品格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中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启示。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