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与书法文化系列讲座第一讲:书法与中国文化精神

2021-04-02 11:37:20

3月24日下午,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特聘教授、书法系学科带头人倪文东教授在学术苑一号报告厅开展了主题为《书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大学美育与书法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一期讲座。

老子学院书法系全体教师、人文艺术学院教育系全体教师以及来自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的师生代表一起聆听了倪文东教授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王冠主持。

“大学美育与书法文化系列讲座”是2021年由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与人文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书法知识,为大学生搭建书法学习交流的平台。

E7474EBC5D87F36430AB2CF881A_76032F24_33012.jpg

讲座中,倪教授主要围绕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阐述了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书法对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体现。倪教授分享了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字史相伴随的书法艺术,展示了书法作为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空间最阔大的艺术之一,所体现的独特审美。

D1A87DB71DE95C1A7A26C81CAA7_5345D4F3_6DAB3.jpg

同时,倪教授还用与王羲之、王献之并称“三王”的书法家王铎的作品为例,说明了每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都曲折地反映出了书法家的胸怀、禀赋与情操,抒发了书法家的喜怒哀乐。历代书法家们用黑白两种最普通的颜色来表现自己的文化修养、精神追求和内心精神。书法即人,中国书法与中国人是不可分的,中国书法作品无时无刻不反映书法家的人生经历和文化沉淀。

223967CA2A2982B03AFE5DBD397_FE0340F7_9A123.png

倪教授还选取了甲骨文、石鼓文、楚简书等作品,向大家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汉字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行距和字距的意识;展示了王羲之《丧乱贴》、颜真卿《祭侄稿》等作品,为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字形笔画的不断演变趋势;列举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人的作品讲述了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及作品折射出的人格、审美意识乃至人生观。之后,还讲述了书法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0A196BDB713D2CD95067282B098_974EDF33_6892D.jpg

讲座过程中,倪教授与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耐心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大家都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B8AF736CC8BB9FE5CFB237C9360_7E0EE76C_26EAE.jpg

讲座最后,倪教授为人文艺术学院师生赠送了八个字的篆书墨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希望学生们多了解书法知识,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下去。

来自西安高新第二学校书法兴趣社团的学生代表向倪教授献花,感谢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演讲。

A889BE0A28E9F6A0EE963967E7B_25400D8A_5920D.jpg


责任编辑:杨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大学美育与书法文化系列讲座第一讲。书法与中国文化精神。大学美育与书法文化系列讲座。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