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团队简介
《中华文化精粹》课程2020年被评为新疆财经大学校级“金课”,课程思政示范课,2021年被列为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课程组成员多年来指导“昆仑诗社”,投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课教学中,并多次带领诗社参加展演并获得荣誉,尤其是担纲学校“二十四节气”宣传片的制作,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推广与宣传,连续8年来组织参与“丝路国韵”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社会受众面广泛,在学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团队成员主持并结项若干国家级社科项目、自治区社科项目、校级教改等科研项目,团队成员获得自治区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自治区各类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新疆财经大学“青蓝奖”、新疆财经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
课程负责人:
牛春燕,副教授。《中华文化精粹》课程思政负责人。
团队成员:许婷(左),讲师;严志平,讲师;唐红(右),讲师;
黄海英(左),副教授;方芳,讲师;甘露(右),讲师。
一、课程思政建设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文化精粹》课自成为课程思政示范课以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理念助力新疆财经大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实施,作为一所西部财经类高校,课程团队试图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能力的学生之上,把学生培养成“一带一路”上的中华文化传承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心田。目前,该课程已经完成了所有教学资料的建设任务,建立了自己的课程思政智库,涵盖课程思政素材库、课程思政指导专家库、课程思政成果库。该门课程的线上课程也已经建设完毕,使用课程资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智能方圆的中国文化》异步SPOC的形式推送至学生MOOC端,学生自行登录中国大学MOOC听课,目前检测数据学生全覆盖使用。
二、主要思路
(一) 围绕“培养什么人”形成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
△基础学院纽扣工程立德树人示意图
中华文化精粹课是基础学院“纽扣工程”的核心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课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讲解与渗透,使大学生担当起社会责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理想信念,培养具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精粹》这门课程,让学生感知和了解中国文化内在精神和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从而比较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进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实现文化自觉。
能力目标: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把学习的归宿点落实到开掘传统文化现实意义上去。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价值目标:通过持续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培养一大批具有文化视野的高素质财经应用型人才,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释放“人文红利”,从而造福整个社会的软环境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 围绕“怎样培养人”,落实课程思政深度和广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本课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安排,具体从以下章节进行分配与统筹。
△教学设计图示
(三) 围绕“为谁培养人”,坚守课程思政厚植爱国主义的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在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多民族文化格局之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高校学生作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并承担着新疆发展、稳定的重任,进一步强化新疆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形成“聚焦总目标、建设强财经”的发展目标和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办学定位。秉持“经世济公、至善至诚”的校训,打通专业与思政育人的内部联系,使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在学生头脑中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塑造有灵魂有情怀不忘根本的专业型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心入脑,形成完整的“一带一路”财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闭环。
2.助力学校“纽扣工程”的育人框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三、具体措施和创新点
(一) 具体措施
1.教师团队年轻化,做年轻人喜欢的文化课。
“文化”类课程的名师多为资历深厚的老教授,本课程的教学团队比较年轻,通过利用线上优质的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以年轻化的视野和体验感将内涵深厚的文化概念和相关知识进行输出。
△《中华文化精粹》课程组团队
2.“文化润疆”理念下,做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
本课程的讲授为新疆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土壤,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自愿在心目中种下文化、主动发展文化,最终结出文化果实,体现学生自我启蒙的特点,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
△《中华文化精粹》课程讨论
3.线下课程以小见大,培养文化情趣。
这门课程不是泛泛地介绍知识,而是精心选择一些重点和亮点,以小见大。在这门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反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让学生明白通畅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与情趣。
△《中华文化精粹》课程雨课堂学生主观题答题
4.线上课程鞭辟入里,形成文化自觉。
这门课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精粹》课程中国大学mooc线上引入资源
5.概念性知识化作应用性常识,以文化反哺文化。
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内心的植入,通过概念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释放文化效应,从而进一步提升校园及社会的文化参与力。
△《中华文化精粹》课程以课程为依托成立校园文化观察站
(二)教学改革创新点
1.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显性文化素养训练(文化外化+文化内化)。通过教学形式的变化,由体验到体悟,让学生在对概念性知识的梳理理解后,通过切身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将文化内化为个人的文化及道德修养。完成从感官的快乐到不断内化的学习过程。
2.在新文科背景下塑造“财经+”融通性人才,加强信息技术及融媒体在课程中的应用。新文科的意义在于更强调文科专业基础的融通性,通过“财经+”的培养模式,以课程汇报展演、定期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帮助学生打牢文化知识储备金字塔的稳固塔基,再渐次进入专业学习,形成坚实塔身和更高耸的塔尖,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中华文化精粹》这门课程在校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文化课程的学习,从而培养打造一批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财经类人才。
四、取得的效果
1.新疆高校文化类课程教材的建设。课改研究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学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尤其是课程组教师组织编写的《中华文化体验》即将出版发行投入全国使用。
2.为其他的国学类课程提供了范本和依据。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为其他课程开展提供了经验。
△《中华文化精粹》课程组在学院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
3.通过文化实践活动起到了文化润校的作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深厚底蕴。尤其是学生组织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为学校的软环境带来了新的文化气象。
△《中华文化精粹》课程汇报演出合影
△课程汇报演出《诸葛亮》
△课程汇报演出《牡丹亭》
△课程汇报演出《礼仪之邦》
五、示范推广
(一) 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等文化实践活动
以《中华文化精粹》为理论基础课,辐射开设中华文化体验课程、开展“美的历程”中华文化课成长之星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打造“古韵新妍”文化品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五个认同”;充分利用“抖音”等微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将“二十四节气”与大学校园相结合,展现新疆财经大学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生活,用“文化+思政”模式引领时尚,润物无声却掷地有声。
中华文化体验活动以“展现青春风采,引领校园文化,提升内涵素养,立明德树善人”为目标,融文化艺术于一体,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增强“五个认同”。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年举办经典阅读的读书会活动。在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二)丰富国学课程建设
通过《中华文化精粹》课的示范引领,重在启迪思想,培育精神。国学课程中以“四书五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导读与文化阐释为重点,使学生逐步了解国学常识,体悟传统文化,提升人生境界。育人体系中的国学课程建设旨在梳理国学课程所蕴含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融媒体下育人信息平台建设
大力拓展线上教育平台,促使国学育人各环节与自治区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在线共建,利用优质的慕课、精品课等视听资源,打破时空局限,引导师生在信息平台上与国学专家面对面,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四)以《中华文化精粹》课丰富国学课程,以国学课程促进美育课程的开设
健全国学育人制度体系,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多方联动、共同促进。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立项国家、省、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美育专项课题。
(五)建立合作机制
1.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部吟诵中心
签约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部吟诵中心,一是为我院培养古诗词吟诵教师;二是与我院教师共同编写《全国大中小学吟诵教程》以及国家课题的申报;三是成立“新疆财经大学中华文化吟诵中心”;四是聘请首师大全国古诗词吟诵专家徐建顺为我院客座教授。
△吟诵实验学校授牌仪式
2.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
签约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以“魅力汉语”为先导,以“文化中国”为核心,秉持着“担当社会责任、共建精神家园”的理念。借助国教台丰厚的文化资源,助力我们打造新疆的国学教育品牌。
3.新疆社科联、书香天山等单位
联系新疆社科联、书香天山等,把各类文化活动带进校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依托现有的“至善国学大讲堂”继续邀请著名学者、专家进行讲座,并邀请艺术家、非遗传人进行讲座、展演等活动。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将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带进校园,与师生一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础学院“粽情端午,家国天下”端午诗会之编五彩绳
△基础学院“粽情端午,家国天下”端午诗会之包粽子
持续开展至善国学活动。专业教师走出去,专家名师请进来,线上线下相结合。每年定期送出教师进行国学素养的培训,通过有实力的综合类高校同师范类高校和民间国学教介机构强强合作,共同培养国学教育师资力量;其次,通过学校“至善大讲堂”请专家和名师来进行讲座;再次,开设线上自学国学课程和线下教师课堂授课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一系列国学金课的建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