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2021-09-13 09:52:48 黄伟彬 等

备受鼓舞,催人奋进!——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8日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2017年年底,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名单,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成为全国201个获选团队之一。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召开专题学习会,第一时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精神。

备受鼓舞,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

专题学习会上,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大家纷纷畅谈感言,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团队成员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团队成员周大旺表示,教师的最大责任与价值就是立德树人,做到做好教研相长,科研反哺教学。一流大学要培养社会精英,还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精气神。作为教师应身体力行,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通过言传身教,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团队成员吴乔深情地说道,黄大年同志爱国奉献,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深深影响鞭策着我,让我坚定了担任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支部书记工作。作为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成员,我也时刻勉励自己以黄大年精神为指引,以团队领头雁韩家淮院士为标杆,用实际行动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把教育好、引导好学生的育人事业做实做好,用“心”书写属于厦大生科人的“黄大年”故事。

团队成员邓贤明感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为指引,将为学、为事、为人有机的统一,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做出最大的贡献,为实现厦门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李勤喜表示,厦门大学是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大学,我们定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日常的科研教学中,继续勉励自己,鼓励学生多关注国家的需求、补齐国家科技的短板,做追梦人、做奋斗者。

团队成员尤涵激动地说,非常荣幸能成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的一员,我们将继续以黄大年精神为引领,扎扎实实把科学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勤勤恳恳将所学所长倾注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助力成长成才。

团队成员陈航姿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黄大年精神以及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肯定,也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做出自己的成绩,不辜负高校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

潜心治学,矢志不渝科研报国

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勤勉踏实、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在科研、服务、教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团队由17位中青年教研骨干组成,其中94%的成员都和黄大年一样,年轻时赴海外深造,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到祖国,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中。现该团队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团队教师指导的博士后人才队伍中,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

“我们国家为大学生创造无比优越的学习条件,给科研工作者也搭建好了施展的舞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大学具备世界最好硬件条件,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与理念,回国发展,造福祖国人民才能不负众望,千万不能忘了我们的中国梦。”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周大旺常常以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团队成员潜精研思、砥砺奋进,扎扎实实把科研工作、论文研究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生根,始终为服务人类生命健康而矢志奋斗。团队始终瞄准科学研究最前沿,聚焦领域核心科学问题,在机体免疫反应、肿瘤发生发展及靶向药物开发等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来,团队成员或合作或独立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研究性论文100余篇,其中正刊2篇(1篇NATURE、1篇CELL),子刊25篇,影响因子≥10的论文30余篇。筹划建立了厦门大学生物医学仪器共享平台,成功打破不同学院甚至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学部内各学院仪器的整合和统一管理。

不仅在科研上服务于国家与地方发展需求,团队还积极推动成果转化。2012年以来,团队已成功实现技术转让5项,转让经费超亿元(含里程碑付款)。相关技术在促进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抗肿瘤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此外,成功合作开发的“First-in-class”的靶向创新药物将为肝脏损伤和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合作开发的抗肿瘤候选新药南强菌素,有望开发成为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

以成果作为主要依托,团队引领和带动生物学科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17年9月,生物学学科入选了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学科获得A-成绩,在161所参评高校中位列前5%~10%。生物科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立德树人,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比诺奖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传承。”近九年来,团队成员平均每年承担本科生课程逾450课时、研究生课程超240课时,培养硕士研究生361名、博士研究生222名,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354项。

团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厦大第一个书院——博伊特勒书院,聘请一批“诺奖”“院士”等顶尖专家为学生授课,引导学生洞悉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载体,其中国家级精品课数量已达7门,并建成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大创立项数排名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的立项数在全校稳居前三名。指导学生参加科创竞赛屡获殊荣,共计获得全国互联网+大赛2金3银的优异成绩。

团队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韩家淮院士率先垂范,带领6成以上团队成员主动承担本科生班主任工作,结合班主任制度,团队成员踊跃参与本科生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规划、开展《科学与人生》系列讲座,分享成长历程和人生感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忱。为了增进与实验室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韩家淮院士创立了学生“陪饭”的规矩,中午本科生“陪吃”,晚上研究生“陪吃”,学生们还制定了“陪饭日程表”,张贴在韩家淮院士的办公室和实验室。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新时代新征程,团队每位成员将以自己对教学及科研的热爱、投入、勤勉和努力践行着黄大年精神,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科学研究中求知探索,不断前行。

(宣传部 黄伟彬 曾文萃)

来源:厦门大学新闻网https://news.xmu.edu.cn/info/1009/41514.htm

责任编辑:曾文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召开专题学习会,第一时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