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黄连苦,怎知生活甜?”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武陵山区、三峡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曾经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虽然石柱人种植黄连的历史有700多年,但由于黄连根腐病频发、种植和加工方式落后等原因,只能“端着金饭碗讨饭吃”。二十年来,西南大学药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药学服务社会需求”的初心使命,秉持“以党建引领科研攻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实施 “一支队伍、一方阵地、一批项目、一个品牌、一套制度”党建工程,把科研转移到石柱田间地头,以科技赋能黄连产业发展,为石柱跻身“中国黄连之乡”贡献了卓越力量,被《光明日报》誉为“把‘苦黄连’变成‘甜蜜的事业’”。
【做法】
(1)建好一支队伍,突出打造党性强业务精的排头兵
支部根据工作实际,成立“药苑先锋”科技扶贫特设党小组,由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李学刚教授担任组长,选拔最能吃苦、最具科研潜力的优秀党员为成员,并常年驻扎石柱农村,依托党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技能培训,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帮扶措施。党小组中药材专家多次前往实地考察,对黄连种植规模、面积、优势品种、种植技术、产业发展等进行调研,在黄连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品种选育、炮制、加工和中药材开发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党小组成员自带项目和成果到扶贫一线开展天然药物的种植加工和新药开发的产业规划、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实践证明,科技扶贫特设党小组的成立,做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磨砺了支部党员的意志,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2)守好一方阵地,突出培养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
抓实理论学习,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支部党员教育工作始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章党规教育,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大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奋进之笔”、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推进、高水平制药工程本科教育建设等时代背景和发展脉络,突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通过“继承革命精神,永葆奋斗初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学深悟透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争当先锋、勇挑重担。建立学习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学习任务卡,老师们轮流领学,并通过党史小课堂有序开展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学习。拓展学习形式,支部党员前往上海中共“一大”、江津聂荣臻元帅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为了增加黄连基地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党支部因地制宜抓思想阵地建设,加强结对共建,夯实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根基。实施“党小组+政府+新型经营主体+连农”以及“党支部+政府+龙头企业+连农”结对,努力做到技术上“扶智”和思想上“扶志”。创立“SWU药苑先锋”微信公众号,将传统学习宣传模式与新媒体学习宣传有机结合,实现学习教育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
(3)实施一批项目,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创新党建+模式,实施一批“党建+”项目,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深入。通过“党建+科研”项目,如科技部黄连大品种开发、黄连及其副产物资源化开发利用研究、重庆市科委石柱山地特色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助力精准扶贫。利用“党建+育人”项目,支部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黄连基地科研实践活动,提升学术兴趣,拓展学术视野,增强服务意识。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小小药学家”科普活动,为他们捐款捐物,提供远程学习帮扶,增加当地青少年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李学刚教授深耕黄连研究20余年,带领学院党员跋山涉水进深山、访农家、入车间、跑市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攻克了黄连根腐病的防治难题,指导黄连种植户建成规范的种植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连生产、科研、教学示范基地,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广“黄连——天麻轮作”和“黄连连作”。到2022年,石柱县黄连产量已占全国60%以上,石柱黄连交易所年交易量已占全国80%以上,石柱年收黄连1万亩,年产黄连3000多吨,3万多连农、1万多户、100多家经营者参与黄连经济。石柱连农收入7.2亿元,户均收入7.2万元。石柱黄连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10个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
(4)打造一个品牌,突出充分发挥党建品牌效应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员形象,激发品牌效应,围绕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关键瓶颈技术问题,学院党委以“立足岗位谈责任,坚守初心抓整改”、“扶贫路上悟初心,黄连绽放续传承“、“学习百年党史,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SWU药苑先锋”品牌创建,活动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担当。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进展的地方,石柱黄连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种植周期长、产地加工水平低、开发利用差。潜心开发黄连产地加工新工艺和技术,建成全国唯一的“黄连饮片生产线”。对黄连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开发黄连花茶,每年带动连农增收几百万元。对黄连灰渣进行了提取分离,开发了黄连抑菌液等大健康产品6个。协助石柱县政府成功申报重庆市现代农业(黄连)产业园建设项目,完成了石柱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发展规划,带动连农8300多户增收,1112户贫困户脱贫。对连农和企业基层技术人员开展栽培新技术培训达万余人次,创造社会价值超30亿。西南大学与石柱县创造的“石柱模式”,探索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被《光明日报》誉为科技创新、产业扶贫的典型。针对城口中药材开发存在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成规模,无特色优势;品种多,分散;种植缺乏顶层设计,无指导性。种植专业人才匮乏;交通不便,无品牌等问题,专家们出谋划策,提出政府布局,统一设计种植适合当地的中药材;联系制药企业,帮助区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帮扶当地中药材企业,培养地方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指导药农种植中药材;开展中药材炮制、深加工和二三产业的开发,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实现产业化,增加药农经济收入。“SWU药苑先锋”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5)完善一套制度,突出样板示范辐射功能
为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建立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教师党员的责任体系,按照学院“干部工作职责与考核激励办法”完成责任人考核。通过“药学院教工党员学习制度”、“药学院教工年度优秀党员评选与推荐办法”规范党员的日常学习,保障其它工作的顺利推进。设立“扶贫攻坚先锋岗” “科研创新先锋岗” “教学育人先锋岗” “社会服务先锋岗” “管理服务先锋岗”,“SWU药苑先锋”老师率先垂范,以党员带动非党员,以老师带动学生,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营造一种向先进看齐、讲奉献勇担当的良好氛围。为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学院党委形成了一整套“党建+文化教育”、“党建+扶贫扶智”、“党建+产业发展”的模式;建立“1+1+1”党员导师制,实现师生一体化的党建交流;举办“小小药学家”等特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厚植家国情怀;推进“党建+学科建设”。将乡村振兴的使命贯穿专业教学工作全过程,让药学服务社会需求在同学们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了一个以党支部为依托,以服务乡村振兴核心工作为基本原则的“药小苑”服务平台;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集主题党日活动、爱心公益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有机整合的党员活动模式。进一步完善“123”理论学习模式,即坚持一项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两个研学,用好三个平台,严格组织生活,拓宽党的理论学习形式,提升党课质量,做到教育党员有力。
【启示】通过“一融双高”擦亮育人“底色”,通过党建“双创”提升发展质效,深入探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
(1)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坚持把党建工作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坚持党建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以国家级样板支部为创新阵地,打造科研工作桥头堡,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集智攻关、头雁引领,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坚持党建引领,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做有组织的科研。积极推动与其他校企党组织深度共建,为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供契机,脚踏实地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高质量党建促进立德树人任务深入落实
把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积极探索强化党员教育工作方法,构建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坚持党建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以党员教师为骨干,发挥育人作用和引导作用,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引领,赓续红色基因。以党建推进学风建设、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助力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将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乡村一线,强化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方向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专业能力、加深行业情怀。树立样板支部标杆,着力打造育人高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
紧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凝心聚智,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实施一批“党建+”项目,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深入。支部因地制宜抓思想阵地建设,加强结对共建,夯实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根基。支部充分发挥药学学科专业优势,主动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服务农业,广泛开展黄连种植技术培训、生产加工产业链建设、副产物开发利用,助力石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乡村振兴综合成效不断彰显,以党建为擎,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