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与分享(第三期):王海珊

2021-01-07 10:59:05

王海珊,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净化黑臭水体。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省级科研项目《组合生物技术高效净化黑臭水体方法及机制初探》,主要研究高效净化黑臭水的方法及净化机制;参与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作为项目主要成员为项目提供污水处理技术支持,目前已获得云南省金奖,并获得国家金奖参赛资格;现已作为第一作者于《环境工程》及《环境污染与防治》发表关于污水治理研究性文章2篇,作为第一作者在《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发表关于污水治理科技核心综述文章1一篇;作为第二作者(导师一作)获国家专利授权关于污水治理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云南省级三好学生和校级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除了在科研学业上努力进取,王海珊同学在学生干部岗位上依然亮眼。作为2018级硕士班长积极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担任课题组内水环境生态实验室管理员。


546.jpg


王海珊同学取得优异成绩自然是不懈努力与科学方法的高效结合,谈及此她根据三年硕士生涯总结出几点宝贵建议。1、“身为学生,学习与科研既是天职,更是评价个人能力水平的最主要标杆”,海珊同学认为阅读文献是开展科研的第一步、亦是基础之重,闭门造车很难开阔思路、拓展眼界,只有及时阅读最新文献才能了解研究领域最新动态,既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内容也能更新自己的思路、方法;“勤于求知”,导师是科研上最重要的指导、同门是科研上最紧密的战友,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向师兄师姐及互联网请教,集思广益对自己对他人大有裨益,“但也并非任何问题都要向他人求助”,有趣的是她特别提醒要先自己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后再凝聚集体智慧。2、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王海珊同学认为“注重细节,做事严谨”是自己的优势,日常工作中能积极认真配合老师,每次按时按点、按质按量的完成好老师交代的任务,充当好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另外建议同学们加强锻炼自信与胆识,合适时机碰上挑战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这样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才会逐步培养起来。3、除了学习工作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证明着海珊同学的耐心细致。积极帮助他人、关心关注班级同学是常态,当同学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她都会尽己所能帮助其完成。海珊同学提醒到临近毕业,许多同学会遇到迷茫、失落、浮躁等情况,这段时间对学生干部也是挑战,既要完成自身事务也要注意同学们的思想变化,及时谈心及时疏导,为大家一并加油鼓劲!正是这些“知心姐姐”式的贴心举动,得到同学们的支持认可。4、三年锻炼对自己的思想提升极大助力,海珊同学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上进,不惧困难,持续提高。党员身份既是组织认可,更是责任与担当,学生党员要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为学校与研究院的越来越好贡献更大力量。

结尾寄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挑战重重而机遇无限、学海漫漫有勤谨作舟;师友为伴,路在脚下,梦想添翼,其道大昌,一切都是不负韶华的最好安排。

(采访人:张如枫)

责任编辑:罗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与分享(第三期):王海珊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