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泥塑课程中的培养探析

2021-07-18 23:18:15 张军红

“工匠精神”在泥塑课程中的培养探析

  ----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

张军红1、孟龑2、徐钊3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2501)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准则,新时代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本文以泥塑课程为例,从专业课教学的角度探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塑造学生"工匠精神",探索工匠精神融入泥塑课程的教育培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工匠精神;泥塑;培养

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形成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工匠精神,是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发出的最强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深刻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为各个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动力[1]

一、泥塑课程现状

泥塑是雕刻艺术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关于培养三维空间形体造型观念和塑形能力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雕刻设计起到造型辅助作用。泥塑课程注重的是专业的基本功和实践锻炼能力,当前受教学观念影响,受教学资源限制,课程教学中缺乏创新、缺乏与就业岗位相匹配的课程实践应用能力。如果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嵌入到泥塑课程教学当中,就能够培养出理论扎实、思维新颖、动手能力强的雕刻艺术人才。

二、泥塑课程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20163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在各行业中,都应该在技艺和流程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泥塑艺术自新石器时代后一直没有间断过,泥塑艺术品相对于其他艺术种类具有更加强烈的触感、视觉冲击感和震撼感,能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欣赏、表现丰富细腻和多样化的情感,更能贴近和反映现实生活,更能直观寄托、表达精神实质。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其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享受要求。将“工匠精神”嵌入泥塑课程教学中,发扬传承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同泥塑中空间造型、材料运用、实践工艺进行统一融合,从而更好发扬民间技艺,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开展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工匠精神在泥塑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中国泥塑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经过数千年的持续传承发展,在无数工匠们的精心雕刻、细心打磨下,经过人间百态的涂抹,经过鉴赏家们的赏玩、心性幻化,经过礼学家抒发、提炼诠释,最后成为一种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作品、超自然力的物品,无处不用,泥塑艺术作品成了寄托情感的表达、精神层次上的憧憬寄托。泥塑与工匠精神结合点实践探索如下:

1、劳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2]。在泥塑课程中,教授学生制作和设计泥塑作品,体现的就是劳动精神。通过学生精心付出的劳动成果,既锻炼了学生的才能,也锻炼了学生的品格。在劳动中体验和升华人生意义与价值,是工匠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2、奉献精神。从古到今凡从事传统艺术制作的工匠,其社会的地位并不高,数百年来工匠们以业维生,以技为身,无私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完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使得后人得以借鉴模仿。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发扬工匠精神,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泥塑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塑型能力的反复练习,不断得到提高,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想要的幸福,是一种忘我投入的献身精神,是一种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

3、精益求精精神。为了追求完美,永远不满足已有成就,不断地变法图新。泥塑作品制作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活计,在题材设计出来后,要经过构思、修形、调整、深入等步骤,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完成,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经过潜心学习和钻研才能够完成这复杂的工作。学生通过对泥塑制作的学习,坚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侧面突出了树立理想信念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突出依靠实践将理想化为现实的过程。

4、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3]。实际上,传统工艺也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的,那些卓越工匠,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泥塑课程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临摹借鉴学习,精确对比,这种临摹学习一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传承传统技法,提高塑型功底,创新风格的重要途径,通过临摹这一学习手段,能够掌握其规律,发现其经典之处,传承经典,发扬创新,这就是创新精神。

四、泥塑课程中“工匠精神”在培养路径研究

1.教师以“匠心”授课,弘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

泥塑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在教师开展教学中,需要给学生讲解艺术理论知识外,还得手把手的教授塑形方法,一对一的修改学生作品;需要任课教师根据泥塑课程的性质和本班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摸索出适合本课程学生的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的授课方法。同时,聚精会神的、怀着工匠之心认真准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在授课过程中将“劳动精神、奉献精神”镶嵌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润物细无声中播下匠心的种子。

2.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兼职教师,传承精益求精精神

泥塑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材料的性质、复杂的工艺流程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来自于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技术信息及技术规范,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上岗能力,我们可以评聘一些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来学习给学生进行授课,企业兼职教师大多来自一线工作岗位,具有精益求精精神,有丰富的具体操作、处理工作任务的经验,个人的职业技能较为突出。通过评聘行业界兼职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内容,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潜心学习和钻研完成具有新的工艺、材料、突破性的作品。

3.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发扬创新精神。

泥塑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专业,爱专业,并为之奋斗终生。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实践案例,带学生参观优秀的雕刻艺术场所,培养学生对泥塑艺术语言的理解和学习兴趣,通过参观优秀的雕刻艺术,使得学生在佩服,激励自己,泥塑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临摹实践,使学生建立初空间思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塑形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塑造能力,需要学生不断地储备知识,开阔视野,最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泥塑能有今天的成就,则离不开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不断耕耘,日复一日的能工巧匠们,秉承精益求精精神、创新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财富,就要我们高校从青年学子开始着手进行培养,树立“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创新精神”的价值观,从“匠者之心”到“匠者之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弘扬劳模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20.11.24

[2] 习近平  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网,2013.4.28

[3] 习近平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3.10.21

[4] 薛栋.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09).

[5] 张桂萍.技进乎道——论工匠精神及其培育[D].深圳大学,2018.

[6] 冯丹丹,赵丽君.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9,(07).


责任编辑:李继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宝石党支部在国家样板党支部建设期间,支部教师党员结合学习、工作,发表的党建文章,属于样板党支部建设成果。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