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学院多部融视频作品获得北京市奖项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寒假期间,学生工作部(处)组织各学院参加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北京日报社共同举办的“见字如面:我回故乡过大年”北京市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主题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共推荐10部优秀作品代表参加评选。经专家评审、网络展示等环节,现获奖结果已经公布,我校推选的6部作品获奖。
其中,电视学院有3部学生作品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分别是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科生龚小雯(一等奖)、2022级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生蔡肖翰小组(一等奖)和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科生王澍薇(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也是全市大中小学校中获奖作品最多的单位,获得本次活动中的“优秀组织奖”。
▲电视学院有3部学生作品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中国传媒大学获得本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奖”
1
描绘家乡成就,展现创作智慧
获奖作品内容涵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家乡发展成就的生动展现与乡村振兴获得感的可视化展示等主题,展现出青年学子对社会的思考与洞察。
▲作品《灯火中的绵阳》片段
《灯火中的绵阳》在新春返乡的“寻龙citywalk”的主题要求下展开创作,选择以打卡“2024绵阳新春灯会”作为切口,并以此为轴展开对于家乡风土人情和现代化故事的叙述,为作品增加了叙事内容上的可看性与趣味性。作品从个体化视角出发,采用年轻化的创作语态,借生动活泼的创作风格,讲述了一名绵阳青年眼中独属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与城市故事。在融创过程中,除拍摄外的工作均由龚小雯独立完成。于她而言,这是一次将日常专业所学有效付诸实践的尝试与历练。龚小雯在春节返乡期间进行策划、采写、拍摄、出镜与剪辑等工作,以家乡发展变化为叙事角度,精心构思内容,不断精进画面,将家乡变化中的一个个横截面作为时代缩影,以小见大,讲好家乡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龚小雯正在剪辑作品
青春行走,记录乡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等奖作品《“乡”见欢》展现了创作者蔡肖翰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成果,聚焦该村帮扶队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在创作开展前,创作团队期望寻找较小的切入点。通过数十次走访,创作团队走进了刚翻新的茶室、外乡人新建的民宿、正在开展年底分红工作的村委会......通过采访和拍摄,将他们作为看见乡村振兴发展成果的窗口,以这些真实且动人的“细节”去讲述过去一年的故事,将乡村振兴带给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可视化。创作团队从自身实地走访中了解真实情况,在“看见”乡村的基础上找寻乡村故事,将乡村变化的一个个小故事作为乡村振兴的缩影,由点及面,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乡”见欢的喜悦。
▲创作团队进行走访调研
在策划过程中,创作团队就确定了“采取小切口,以细节呈现故事”的思路。在创作之初,蔡肖翰预设拍摄场景,提前联系了村委会的相关负责人、新建茶室的老房东和修建民宿的外乡人,通过实地走访观察,确定拍摄对象。在作品中,加入了不同对象的采访,使得讲述的视角更多元、作品的形式更丰富。在镜头设计方面,作品在拍摄中运用了较多的前景和道具,尽可能地还原美丽乡村的真实氛围,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后期编排方面,创作团队在剪辑上采用轻快的节奏,避免枯燥与冗长。
▲作品《“乡”见欢》片段
聚焦自身,讲述“小家”温情。在征稿的时候,王澍薇被“家庭一年的奋斗故事”这个类别吸引,她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家要共同努力,这些事办好。”2023年,王澍薇参加高考步入了大学校园,父辈事业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爷爷奶奶虽然大病小病不断,但最终都平安度过。在策划之初,王澍薇想用三代人的小故事展现“家庭奋斗”的大主题。但是经过认真思考,王澍薇认为从这三个方面细说太过私人化,这都是家里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她想找寻一个能将三者联系起来的具体意象,这让她想到了老家的房子。基于此,王澍薇将叙事脉络细分为三个模块:“房子与新旧”、“房子与老人”和“房子与我”,而这三个模块收束到一起,她用“在路上”这三个字来概括。王澍薇认为,“在路上”是一个能展现奋斗进行时的词,它动态呈现着家庭三代人的状态。最终,她创作的作品《在路上》获得二等奖。
▲王澍薇正在拍摄
王澍薇说:“整个作品我最满意几个镜头都算是妙手偶得的。”在拍摄时,王澍薇并没有把拍摄计划告诉家里人,当她举起设备对准家人,家人只当她在“玩手机”,由此收获了家人们较为自然的状态,也让作品充满生活感、真实感与烟火气。在作品编排方面,王澍薇也设计了一个巧思。《在路上》的开篇是一家人回老家的路上,奶奶询问母亲:“到家了吗?”而《在路上》的结尾是王澍薇返校的路上,父亲询问她:“到北京了吗?”两条行进的路,两声有关到达的询问,联结着三代人的牵挂与温情。王澍薇说:“过年团圆的时光匆匆,我们都还在各自的奋斗路上。”
2
实践赋能,构建思政育人体系
3
知行合一,践行视听作品思政
行走于祖国大地,找寻创作灵感,讲述家乡的发展故事。综合运用自身所学,潜心打磨融创作品,发挥青年奋进之力。下面跟随学部君一起来听听获奖同学的感悟吧!
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科生 龚小雯:
很荣幸此次被学院推荐参与比赛并收获肯定,感谢学院老师们对于本作品和我日常专业学习的谆谆教诲。此次参赛让我收获了借专业所学讲述家乡发展故事,历练专业技能的宝贵机会,也让我看到了更多更优秀的创作,以照见自身不足,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扎根专业实践,砥砺向前。
2022级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生 蔡肖翰:
我认为这部作品还有较多的提升空间,但在创作过程中,我加入了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真正走到了家乡乡村振兴工作的一线,感知并熟悉了这项伟大工程在家乡、在身边的落实策略与情况,此次的获奖经历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创作一部讲好中国故事的作品需要把脚印落在祖国大地上,走进平凡细小的生活,挖掘鲜活的例子与故事,才能真正和观众们共情。
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科生 王澍薇:
这是我大学阶段第一次参加创作方面的比赛,又是一个人完成作品,所以创作时还是有些毛手毛脚,作品也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得知自己获奖,我颇感荣幸和开心。它算是给了我这个还“在路上”的学生继续向前的鼓励。
提升编创思维,开拓现代化视野
践行“实践赋能”模式,传承“思政育人”理念
发挥专业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把作品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电视学院师生在行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