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模式,让支部作用发挥更有“力”

2022-02-23 17:04:20 滕笑丽

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

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模式,让支部作用发挥更有“力”

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新组建于2015年9月,目前共有学生党员36人。2019年12月,支部成功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精神等。组建6年来,在学校、学院党委的指导下,遵照学院“树立学生是战略资源思想”和“培养又红又专的地学拔尖创新人才目标”,党支部不断探索,积极构建“一心三环”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模式。“一心三环”即为支部建设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引领为核心,形成以专业基础扎实、学术研究引航、志愿服务实践为内、中、外三环组织架构,构建基地班党支部特色工作模式。推进学院党建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党建+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打造专业强、党建强的党支部双促进建设。

                                  1.jpg                   

图1.党支部成员合影

一、问题背景

学生党支部是开展学生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学生党建“最后一公里”、激发组织活力的有力抓手。地球科学学院,作为拥有地质学A+学科,地质学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学院,肩负着守护资源能源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培养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未来地学领军人才的时代重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支部一直尝试回答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紧紧围绕新青年培养的时代要求和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立足学院学科优势平台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党支部建设和作用发挥,让党徽更亮,党旗更红;二是如何围绕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属性、学生的身份属性、组织依托的学科专业属性和辐射带动性,创新性开展支部工作。围绕以上两个问题,党支部开展了系列工作探索和尝试,形成了支部特色体制机制。

二、主要做法

创新支部设置方式,发挥支部战斗力。支部以“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为基础,由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团委书记滕笑丽担任支部书记,跨年级纵向设置,支部成员辐射本科4个年级的地质学国家拔尖班、国家理科基地班和国际菁英班共8个班级,引领209名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实行驻班党员制度,在低年级团支部设立驻班党员,安排党员担任新生年级助理班主任,对班级、团支部给予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切实发挥党建带团建和群建作用。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建设成效显著,22人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010171班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

2.jpg

   图2.党支部带领团支部参观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丰富理论学习形式,提升支部引领力。支部线上线下结合,自创方式方法,夯实“三会一课”基本功,拟定提升理论学习质量“小处方”,持续在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上下功夫,在培育专业志趣上下功夫,不断促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与地质事业观教育相结合。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各项理论学习,通过“双百学习打卡”与读书交流、时政讲解相融合,将理论学习化零为整,确保学习深入有效。推动支部成员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讲”转变,组建“地学之光”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宣讲队,先后成立《学习党章,做合格党员》《走先辈奋斗路,争做红色地质师》等4支宣讲团队,面向洪山区关山街邮科院社区、黄陂区横店街道蓝星社区等开展宣讲,校内外宣讲60余次,辐射2000余人。通过讲理论和学理论相互促进,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党员政治信念逐渐坚定,支部思想引领力不断增强。

3.jpg

图3.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地学之光”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宣讲

突出地学专业特色,扩大支部影响力。支部依托地质学A+学科丰厚的师资平台资源,深化支部成员专业思想,立志专业报国。搭建“基地论坛”学术交流平台,邀请院士、杰青等知名教授做科学或人文讲座,强化成员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培养。依托“赛恩师·SCIENCE”学生科技引航工程,推动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地学科普、地质技能竞赛、课外科研立项、国内外经典地质路线考察、海外科研训练项目、实验室训练计划等,支部成员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4.jpg

图4.支部成员在武汉中华奇石馆开展地学科普

投身专业志愿服务,强化支部服务力。支部依托专业开展志愿服务、科普宣讲、“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推动支部成员了解社情民情,融入服务社会。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军运会志愿服务、抗“疫”志愿服务,投身家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支部成员作为逸夫科普讲解队主干成员,面向武汉市民众、国际友人开展科普宣讲,传播地学知识,普及地学文化,带领逸夫科普讲解队获评全国百强学生社团。组建“又红又专地质人”社会实践团队,连续3年前往多地,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地质精神,实践团队获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队。党员卢怡伉等随导师团队参与云南施甸的扶贫项目,开展地质旅游路线开发,助力乡村振兴和教育发展。

5.jpg

图5.支部“又红又专地质人”社会实践团队探寻南迁精神

树立支部榜样标杆,激发支部带动力。支部以“地星引力”“Geo-学生党员先锋岗”为工作载体,选树挖掘学生榜样典型,宣传典型事迹,发挥朋辈引领帮扶作用。全体党员参加“Geo-学生党员先锋岗”服务创建活动,组建学业帮扶团队,开展“朋辈伴我行”交流分享会,在院内外各项活动中积极担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全国高校地球科学院(系)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论坛中,邀请武汉大学等5所高校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南京大学等12所国内知名高校地球科学院(系)的学生党支部进行论坛交流,分享支部建设先进经验,展示党支部的建设成果,不断扩大支部影响和辐射带动力。

6.jpg

图6.支部开展全国高校地球科学院(系)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论坛交流

三、实践成效

在学院和学校各项支部建设工程的培育下,支部建设呈现出党徽照耀、支部引领、团队涌现、人才辈出的局面。

一是辐射带动明显,样板更有特色。党支部连续多年获评校级先进学生党支部、十佳学生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队、武汉部属高校学生党建风采大赛一等奖、“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支部从校级样板支部逐步成长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通过总结支部建设经验,示范带动岩石圈地球化学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获批校级样板支部,并先后多次在校内外开展学生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邀请5所高校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参与全国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论坛,分享支部建设先进经验,展示党支部的建设成果。

二是先进典型涌现,支部更有力量。学生党员思想信念坚定,专业认同度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凸显,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支部党员朱秀昌、袁志伟获评校级十佳学生党员;张曼有获评校级优秀学生党员,并入选湖北省青马工程学员,考取河北正定选调生,投身乡村基层建设。支部党员熊修远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胡楚玉等多名党员获评学院“青春地标”年度人物,樊熊菲、邹源两名党员获评十大学生标兵,党员刘一龙获评李四光优秀学生奖。

三是学术成果突出,支部更有活力。在支部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下,涌现出多位学术科创先进典型,多项科研创新及科技竞赛成果。2019年6月东方网专题报道2015级基地班事迹:《东方网对话地大“学霸班”:我们一直在努力》,获得多家媒体转发,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支部多名学生党员在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赛、地质技能竞赛、世界地球日科普大赛中获得多项荣誉。支部党员刘一龙发现的距今约4.37亿年的洪山鱼化石,打破了武汉地区鱼类化石最早出现于约4.35亿年前的纪录,将武汉鱼类历史提前了约200万年,3月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逐渐登上微博热搜首位,引起热烈反响,4月登上央视《开讲啦》栏目与古生物学家沈树忠院士共话学科发展,其学术成果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湖北省一等奖,并顺利入围国赛。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计划

1.持续深化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支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扎实性

基地班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高质量党建的工作理念,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紧扣学生特点,创新学习方式,不断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锤炼党建成色。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将继续严格执行各级党组织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要求,从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等四个方面抓好政治学习。严格执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处,“三会一课”突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高质量过好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探索打造党支部建设工作品牌,加强支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特色化

基地班党支部始终积极探索成熟有效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在支部原有工作基础上,尝试探索“党建+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地学拔尖创新人才”,打造党建强、专业强的学生样板党支部,形成基地班党支部独有的特色工作品牌,辐射带动更广泛学生群体,不断提升基地班党支部的影响力,发挥样板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深入挖掘本支部建设工作特色优势,积极探索打造本支部建设工作品牌,形成支部工作鲜明标识。

3.努力拓宽支部网络宣传阵地,提升支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影响力

基地班党支部依托“地球科学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基地风采”专栏,集中宣传展示党支部日常工作动态、探索创新、建设成果等内容,与此同时,充分利用QQ群等网络渠道,进行支部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在全院乃至全校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和反馈。后续要努力拓展本支部网络宣传阵地,打造支部专属网络宣传平台,争取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拓宽支部工作影响力。

4.积极制作党支部专题微党课视频,拓宽支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辐射面

基地班党支部不断探索创新“地学之光”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宣讲形式,辅助微视频等多种形式,提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借鉴其他支部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支部在推进“地学之光”政治理论宣讲的同时,将不断探索制作支部专题微党课,形成多个乃至系列易于广泛传播、辐射范围广的宣传成果。

【老师点评】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以提升支部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将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关活动,严格落实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要求,执行党支部建设基本制度和规范,积极创新支部工作模式,构建起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引领为核心,建设以专业基础扎实、学术研究引航、志愿服务实践为内、中、外三环组织架构,形成基地班党支部建设“一心三环”工作模式,有效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院内外乃至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其先进工作经验可在校内外进行推广。

【党员感悟】

党支部的很多工作做法落实到位,富有创新性。比如驻班党员制度,我本人作为2020级国际菁英班的助班党员,对2020级国际班同学以及团支部建设的情况都有一定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开展团建工作,成效显著。在党支部特色做法的帮助下,支部成员在理论学习方面的进步也非常大,在我本人参与“地学之光”理论宣讲后,对自己主讲的主题更是深有感悟。支部依托丰厚平台资源开展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志愿活动,真真切切地普及了地学文化,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服务了社会群众。在支部许多先锋模范的带领下,我也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我,服务他人。个人认为,我们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工作创新性做法是切实真落实,敢落实,善落实了的,受到了学院内外的认可与欢迎。

——支部党员胡楚玉

责任编辑:滕笑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支部推进学院党建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党建+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打造专业强、党建强的党支部双促进建设。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