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
2023-05-25 11:09:28

5月20日,“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暨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

延安是中国红色高等教育的血脉源头,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起点和精神原点,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正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过程中亲手缔造、亲手创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一定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同时还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党委副书记、校长林尚立,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宏兰,延安大学校长高子伟及国家博物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等单位负责同志,相关领域专家等出席论坛暨成立大会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主持开幕式。

张东刚强调,研究阐明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制度实践的探索、创新和历史性成就,不仅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更是中国人民大学对党的历史负责、对学校校史负责、对红色基因负责、对中国治理负责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和行动能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领悟延安精神的先行地、弘扬延安精神的策源地、践行延安精神的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人大力量。

王均伟表示,党中央在延安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本次论坛就是继续精读延安十三年这部大书,对于总结历史经验、真正把党在延安时期积累的看家本领学到手、走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杨宏兰表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梦想。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一系列经验示范,为创造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推进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次论坛的举办,特别是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的成立,为进一步深化延安十三年党史研究,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高子伟表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作为党办高等教育源头的中国人民大学、延安大学,作为“落脚点”“出发点”和“试验区”的延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延安十三年奋斗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基因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宣传,以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延安精神、建功新时代。

林尚立、高子伟共同为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揭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齐鹏飞主持揭牌仪式。

林尚立表示,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具有高度的历史契合性。延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中国式现代化的根脉和基本要素在延安得到了孕育。中国式现代化从1935-2035年的这一百年,可以分为孕育、诞生、学习、成长、成型、成熟六个过程,其中的轴与线是一脉相承的,源头基因都在延安十三年。要认识中国的奇迹、要研究中华民族为何复兴、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能够成功,并创造出人类新的奇迹,都必须到延安去寻找。希望延安十三年成为新的显学,成为世界之学,成为创造人类新的自主知识体系的策源地。

随后,9位专家围绕“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作主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主持主旨发言环节。

下午,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四项议题进行分组研讨,就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畅所欲言、分享交流。

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教授耿化敏主持,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李永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裴植,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常改香,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吴起民分别作代表发言。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