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国内高校率先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安全与伦理》课程通过分析其蕴含的思政特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进行了认真设计,并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从而实现专业选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思政教育功能性。
《食品安全与伦理》课程面向学生的能力发展,在课程思政中通过结合案例剖析,从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能力入手训练思维能力,从尝试如何将伦理观点应用于实践入手增进分析能力,从关注案例背后的科学精神、传统文化的贡献等角度入手塑造科学精神,讲好专业故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树立文化自信。
该课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线上课前阅读、线下课堂讨论、线上课后巩固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做到课前有重点、课中有论点、课后有观点,通过建立“诺贝尔奖-食物生态链-食品安全的伦理”的课程思政案例模式,将科学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如现代医学研究和化学提取技术让古医书里“截疟”变成了现实,屠呦呦等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案例促使学生站在专业角度的同时,有更广阔的视野关注人类的食物生态,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中蕴含、传递的文化自信。
食安18级的陈露凝同学在学习后谈到,《食品安全与伦理》是一门很特别的课,它比其他纯理论的课程更贴近生活、更加形象。通过这学期的课程,学会了用更专业的眼光看待有关食品的问题,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分析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老师也很认真负责,通过诺贝尔奖及相关事例诠释那些枯燥的理论,对“责任”意识有了进一步深化,也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