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坚持“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以培养制造强国战略急需的创新人才为己任,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统领全局谋发展”的工作定位,聚焦主责主业、聚焦事业发展、聚焦改革创新。2017年,为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院内在发展动力,学院党委勇担重责,经学校党委批复成为学校唯一的试点学院开展综合改革。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应用研究型学院特色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即日起,机械工程学院党委推出系列报道,专题介绍党建引领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工作。现就队伍建设阶段性成果总结如下。
一、围绕重大需求,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计划,进一步凝聚方向,打造金名片
为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学院于2016年底开始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出台了《机械工程学院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实施办法》,针对培育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及高端人才的目标任务,按照“择优选拔,滚动发展,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选拔了6支重点团队进行培育。在培育期内学院对“创新团队”按团队进行单独绩效考核,并将团队成员的考核下放给团队负责人;在用房、经费投入、研究生招生和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了优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成绩斐然,6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共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类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2类项目6项,国家重大研发课题等3类项目4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行业协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专利金奖1项,1人获周志宏科技成就奖,2020年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另有2-3支队伍的成果培育相继成熟,将陆续申报国家科技成果奖励。
二、围绕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青年高水平团队培育计划,推动学院青年学术拔尖人才培养
为培育合理的人才队伍梯队,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促进学院新一代优秀青年人才更快成长,学院于2017年开始实施《机械工程学院青年高水平团队培育实施办法》,在学院选拔了8支青年高水平团队进行培育,给予每个入选团队不少于50万元的专项经支持,并在专任教师和博士后引进、实验用房和研究生招生指标上给予倾斜,并在此基础上学院定期召开青年团队建设规划、进度总结会议,邀请内业专家学者为青年团队建设“问诊把脉”。
通过近三年的培育,目前青年团队成员获全国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ESI论文188篇,包含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 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新增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IV类项目8项,青年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3 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省重点研发计划任务1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件,实施转化4件。
三、以做强研究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行教师团队建设
为了加快实现向应用研究型学院的转型发展,着力破解制约学院内涵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增强学院内在发展动力,探索学科、研究方向和团队发展模式,建立学院、研究所、教师团队三级机构,学院于2018年开始实施《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全院共组建了34个教师团队,以做强研究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努力培育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青年英才和领军人才。
学院党委要求教师团队成立党小组,形成了党支部建立研究所,党小组建在团队上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了党建引领,政治强、业务强双强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在强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建设基础上,学院赋予教师团队人才引进和绩效考核等自主权。团队可以根据建设目标,提出人才引进需求,按照政治强、业务强的标准,严把人才引进入口关。团队综合考虑政治和业务表现,自主制定内部绩效考核办法,整体参加学院的年终考核,并对年终绩效津贴进行团队内部再分配。这些举措较好地激发了教师团队的活力,教学和科研业绩有了明显提升,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两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科研经费突破9000万元,2019年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