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脱贫影像:产教融合打造“腊肉新乡村”

发布时间:2020-10-13 10:48:28

巫溪县天元乡是重庆市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距县城75公里,辖9个行政村。其万春村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派驻第一书记定点帮扶责任区域,全村林地28883亩,耕地3392亩,共1091人,109396人贫困。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重庆市教育帮扶集团的领导下,利用自身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优势,引导万春村创建腊肉扶贫车间,实施产教融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6月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奔小康。

一、产教扶贫:打造腊肉新乡村

学院党总支全面落实教育帮扶措施,组建脱贫攻坚的联合战队,深挖穷根。针对万春村以养猪为主要创收来源的现状,以及玉米、马铃薯、红薯三大坨销售难题,寻求村校同创”“产教攻坚之策。

1、扶志:补足精神之钙,党建扶贫筑信念之基

学院党总支选派的第一书记谭鹏昊,在万春村创建党建学院,以扶志为抓手,推行党建扶贫。凭着村民要致富专家+支部’”信念,凭着亏了是我的,赚了是你的承诺,组建顾大局、讲政治、爱农村党建团队,积极探索村组一体+合股联营的生猪发展模式。带领教师进村开设党建专题讲座,大讲“‘三农思政,实施文化强村,补足村民精神上的负氧离子。鼓励支部建在生猪产业上、党员干在腊肉车间上,用脑袋鼓之策促进村民的口袋富,不断消除村民信心不足问题。

2、扶智:嫁接致富基因,赋能乡村亮使命之印

服务精准脱贫是学院的使命与担当。学院的老专业畜牧兽医,是教育部双高专业群,师资雄厚。派出专家团队与万春村联姻,注入职教基因创收脱贫。鼓励发展生猪产业,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粮食猪儿,解决三大坨自产自销难题,解决腊肉原材料问题。开展养猪思想活、讲科学、养得活、卖得脱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传授腊肉加工技术,每年1000人次以上的村民接受技术武装,为村民赋能智造腊肉

3、扶业:村校光合作用,产教融合促村貌之变

学院80余名师生与万春的村民融合,产生光合作用,创建扶贫车间,生产生态腊肉,实施职教兴业2018年帮助村民改造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猪场3个,带动农户散养生猪5000头,创办万春村腊肉加工厂,以农校对接以购代扶方式促销。2018年创净利润34万元,实现58户贫困户脱贫摘帽2019年生产腊肉香肠制品50吨,创加工红利148万元;引领60余户村民车间务工增收。全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全乡贫困户受益脱贫,腊肉新乡村全县闻名。第一书记谭鹏昊多次受到重庆市委李静常委的表扬,成为天元乡的首位腊肉达人

二、创客特色:书写腊肉攻坚卷

1师民抱团撮合,创腊肉车间

学院老师与村民一起探讨撮合,与陈棕森等400多位村民一起跳产业双人舞。鼓励村民股份组团创办合作社和腊肉加工厂,带领61户建卡贫困户开启创业之路。变资源资产,变资金股金,变村民股民,改单户独斗抱团发展。帮扶团队从发展养猪、腊肉加工、销售全程指导,教师数次在村上开办高素质农民培训。2018年完成生产腊肉香肠制品15吨,产值1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28户致富。2019年改扩建1700平方米腊肉扶贫车间,入股村民新增100余户,新发展协议养猪500余户。

2村民农学结合,创腊肉学院

学院30多名教师进入万春村共建腊肉学院,开设院坝课堂,办培训班12/年以上,传授饲料种植、生猪养殖、腊肉加工、电商销售等方面的实用技能,使村民掌握高品质生态腊肉生产系列技术。开展扶贫车间育人,实行定点定向招生,让村民在家门口上大学。2019年学院在天元乡招收43畜牧兽医”“食品加工专业的全日制高职扩招生,采取半农半读、农学交替、旺工淡学模式教学,引领学员在网络空间线上学、在地头山间集中学、在创业基地实践学,改写了村民人才短板、本领恐慌历史。

3导师教研契合,创腊肉故事

服务发展是学院一直以来的追求。两年多来食品加工、畜牧兽医专业老师,在天元乡积极开展生猪产业协同创新研究,承担市级重点项目《巫溪县天元乡特色生态腊肉传统工艺产业化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推广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生猪集中养殖技术,完善猪粪收集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立体农业循环链。研制的腊肉生产配方、低盐腌制和熏制腊肉技术等研究成果在万春村得以转化。规划指导厂区建设和科学种养,开创智慧+服务,搭建三峡绿色农业电商服务平台销售微腊肉。在重庆市教委帮扶集团的支持下2019年腊肉香肠销售额达608万元,再次刷新了万春村一块腊肉的故事

三、脱贫经验:探索生态腊肉链

1、帮建绿水青山,铸种养结合循环经济链

万春村林地面积是耕地的9倍多,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乡愁。学院连续2年指导村民开展爱绿植绿护绿系列活动,处理好三大坨种植与生猪养殖的关系,依照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循环发展理念,在万春村构建种养协调发展新生态,促进万春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支持鼓励村民们用养殖的畜禽粪污、垫料等废弃物,施用于山间和菜地,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耕作地力。同时要求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土壤污染风险,做到种养两增效、两不误,用绿水青山推动乡村循环经济发展。

2、扶助绿色治理,铸接二连三生态产业链

学院立足绿色治理,强化教学+产业对接,鼓励教师上山下乡。在万春村构建起学院+乡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多种生产经营帮扶模式,打造科技+生产+加工+营销产教融合的全产业链,助推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态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起万春村的学院全程技术指导、家庭农场负责生态种养、农业企业负责加工和销售、乡政府负责基础设施投入的腊肉产业机制,促进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委李静常委对这种产销共赢的生态模式给予高度赞赏。

3、坚守办学保障,铸绿色教育人才供给链

学院厚植绿色教育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植到村民和学员头脑中。2018年在万春村启动生态养猪示范园建设工作,申请绿色腊肉品牌,创建现代生猪产业教学资源库,为腊肉产业人才供给提供保障。创新半农半学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方式,围绕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开展腊肉经理人、青年农场主、高素质农民的创业就业培训,重点培育养猪大户和腊肉骨干。

四、推广攻略:构筑腊肉共同体

项目实施两年来,周边乡镇纷纷来天元乡考察学习。学院将在全县推广腊肉脱贫经验,做大腊肉朋友圈,构筑腊肉共同体,助力乡村振兴。

1、共造腊肉高地产教一体促振兴

学院将围绕乡村振兴办学,建设新农科,在天元乡共建腊肉生产协同创新研究院,创新腊肉生产职教标准,发展腊肉系列产品。延伸教育扶贫产业链,促进天元乡腊肉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打造腊肉接二连三金专”“金课,主动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参与文农旅结合的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学与康养基地、休闲观光、乡村民宿相结合的教学产业。打造科技+种养+加工+营销产教融合的全产业链,助推高山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腊肉加工与销售等生产教学一体化发展,筑起天元乡腊肉新高地。

2、共创数字乡村智汇腊肉促振兴

以天元乡智慧农业建设为目标,推行产教融合。学院将在天元乡共建腊肉产业大数据中心,引领乡村产业革命。利用互联网+”,举办手机-新农具培训班,探索智慧大生产。做大网络教育,创建乡村学员的学分银行,推行与天元乡腊肉产业相适应的学历证书+兽医员+农技员制度。开发适合天元乡的以“AVR互动教学资源、活页式工作手册、AVR智慧教学系统为主要形式的《腊肉加工技术》《生猪生产技术》等培训课程,探索乡村创变+职教创新的智慧帮扶模式,打造能移动的智慧教室,将翻转课堂建在希望的田野上,为村民插上数字翅膀。用智汇腊肉引领三大坨+”“果林+家畜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3、共建职教体系合作育人促振兴

全面落实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服务发展为要义,扎根乡村办大学。在天元乡建立村校共生教改模式,探索新农科建设,创建适合腊肉产业链的职教体系。采取大学老师进农院”“村民家中上大学等办法,创建村民+学院培育模式。与腊肉合作社构筑校企合作育人联盟,办好天元学历班”“技能培训班。开发培训标准,建设培训模块,形成培训菜单。组织编写通俗易懂、实际实用的腊肉+”系列土教材新农民培育精品教材。完善学员+腊肉”“学院+村民的鼓励政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村民,创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责任编辑: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利用自身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优势,引导万春村创建腊肉“扶贫车间”,实施“产教融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关推荐
    热度榜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