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设了一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党员队伍,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中国好医生好护士、广东省劳动模范等一批先锋模范。
医院骨显微教职工第三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导向、坚持业务融合原则、坚持创新驱动途径、坚持文化凝心传承,在疫情大考中淬炼初心使命,不断开创支部建设新局面,持续推进支部高质量建设,支部在不变的内核中逐步实现面貌的蝶变,取得了积极的党建工作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导向,工作经验获得学校党建立项
支部坚持党建对科建、团建、工建等的全面引领,把好政治“方向盘”,以模范立标杆,以规范树规矩,在“三会一课”中常念“紧箍咒”、勤拧“螺丝钉”,涌现出“人民名医”顾立强、国家卫健委“医德风范(骨科)”朱庆棠、省级优秀团干石锐等先进典型。支部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建立四个活动小组抓住“关键少数”,成立工作小组形成“有力抓手”,激发了活力、提升了效率,显著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创新力、战斗力,相关工作经验获学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
坚持党建业务融合,教学课程获得学校思政立项
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一方面,持续开展“党建带动科建”系列联合主题党日活动,2022年先后到福建三明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科和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信息学院等进行党建交流,把党建工作和科室临床工作合作、对口技术帮扶、科研项目协作等充分融合,不断以高质量党建联动高水平科建;另一方面,把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相融合,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本科显微外科通识课获学校思政课立项,更好地深化医科人才培养质量。
▲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科进行党建交流
▲与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信息学院进行党建交流
▲与福建三明第一医院创伤骨科进行党建交流
坚持创新驱动途径,人才培养实现优青突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支部坚持以研究创新实现医疗革新、带动人才培养,在过去的5年里,支部成员不懈努力,以研究突破为目标,以专科服务提升为目的,斩获国际、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8项,两大基础研究方向取得突破发展,2021年干细胞研究方向在《Nature》正刊发表学术成果,2022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方向制成样机。医护人才培养也获得新突破,支部成员有获得国家级优青人才称号的,也有获得第十届广东省护理用具创新大赛“创新工作先进个人”的,支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专利墙展示38项专利证书
坚持文化凝心传承,打造手创文化节品牌
支部坚持用“红色文化”凝心聚魂,在“红色文化”中悟初心、汲力量。2022年4月开展“寻找身边的红色记忆”党史学习教育,在身边进行一场自觉自悟的红色教育思政课,把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融进活动时间与日常思政教育当中。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支部成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在2022年7月开办了暖心有益的第二届“手创文化节”,以书法和图画为载体,与患者进行文化沟通和精神交流,支部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传承为民情怀。
▲秦本刚教授寻找身边的红色记忆
▲小患友参加手创文化节活动
坚持使命担当,在疫情大考中淬炼初心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支部党员用行动践行了使命,淬炼了初心。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当抗疫一线排头兵,先后到武汉、新疆、泉州等一线参加抗疫工作,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表彰;在防疫工作中,党员争先,入党积极分子主动,有效带动了全科医护人员,累计完成防疫外派任务50余人次;2022年11月初,3名党员进驻广州市琶洲方舱医院,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党员朱庆棠副院长(中)在方舱医院工作
▲党员李春艳护士(右一)在方舱医院工作
骨显微教职工第三党支部将带领全体党员和医护人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坚持党建引领,对照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总目标和全国党建标杆院系的总要求,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精神状态,继续在“不变”的党建引领下不断实现党建面貌的“蝶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推进支部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
来源: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官方账号
通讯员/戚剑 李春艳 石锐
频道编辑/陈冰青 莫群
文字校对/潘经春
值班主编/赵媚夏 张蓓蕾
供稿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显微教职工第三党支部
报道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4024008/rmh34024008
报道日期:2023-02-19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