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构建大健康传播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2023-09-06 09:16:13 中山一院、健康报医生频道

健康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在新时期,如何做好高质量的健康传播,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出发,以倡导健康新理念、构建传播新阵地、引领健康新风尚、培育健康新文化为抓手,致力于打造有医院特色的大健康知识普及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医院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级科普奖项30余个,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健康传播经验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

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检验中心,检验技师带领小学生观察标本并为他们介绍显微镜的构造.jpg

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检验中心,检验技师带领小学生观察标本并为他们介绍显微镜的构造

创新科普机制,营造健康促进良好氛围

“中山一院充分发挥名优专家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崇尚科学、专家示范、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良好氛围,引导人人重视健康,做自己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骆腾介绍,医院党委把健康促进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与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策划、科室各负其责、专家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氛围,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打下良好基础。

医院党委每年将各党支部、科室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和科普宣传情况纳入支部评先评优考核体系,激发党支部和科室参与健康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医院加大健康科普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健康科普场馆建设,支持宣传平台建设,并根据健康讲座、科普宣传开展情况,对参与科普讲座的专家、优秀科普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医院把科普宣传作为常态性工作来抓,组建了一支包括600多名临床、护理等领域专家在内的科普专家库,常态化开展健康宣教。结合医疗对口帮扶边疆地区医院、基层医院和校园行等活动,组织专家开展“进边疆、进基层、进校园”活动,为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送技术、送科普、送温暖”,让健康知识普及更有针对性、覆盖面更广。

2023年5月30日是第九个世界遗尿日,中山一院儿科举办儿童健康科普宣传讲座.jpg

▲2023年5月30日是第九个世界遗尿日,中山一院儿科举办儿童健康科普宣传讲座

例如,医院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边坝县中学开展“健康知识进校园”心肺复苏培训项目。边坝县地处西藏高原偏远地区,医疗救治水平不足,援藏医疗队的医务人员通过通俗语言和直观演示,为在校师生详细讲解急救步骤、手法要点等,向师生传授应急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医疗队还建设了西藏第一个腹透中心、西藏第一个国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开展相关治疗,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院16个党总支115个党支部开展了1200余场科普活动,一系列健康普及行动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校园师生和社会大众治病防病知识水平。

融合全媒体力量,构建健康传播新矩阵

中山一院整合学科资源,构建起了三级联动健康传播矩阵。医院充分整合院内5个国家重点学科、3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近百个特色专科资源,构建起“医院-科室-专家”三级自媒体平台科普矩阵。将全院30多个科室微信公众号、专家个人新媒体账号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大号带小号、小号带专家”的方式建立起联动的宣传机制。同时,鼓励专家利用图文、短视频、直播、漫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传播活动,提升了科普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众多专家新媒体账号中,“乳林外传”别具一格。乳腺外科林颖教授是一位从医20余年的知名专家,她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开设“乳林外传”微信公众号,写推文、拍视频,用通俗、生动、有趣的科普方式,向广大女性群体普及科学防癌、精准治癌的医学知识。“我相信乳腺癌科普知识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力量。往前一步是对乳腺癌的早筛、早治疗,继续往前一步,是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因疾病带来的伤痛。”林颖说。

此外,医院高度重视健康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完善科普基础设施,提高科普服务能力,通过增强体验感和互动性促进医学知识的传播,探索健康传播的新模式。近年来,结合医院文化工程,中山一院重点打造了院史文化长廊、院史小红楼等一批健康文化场馆并向公众开放。这些场馆先后入选广东省科普协会“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示范基地”、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基地”。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科普文化长廊.jpg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科普文化长廊

2022年,医院党委宣传部牵头,整合健康教育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部等多部门力量,依托医院院史文化馆、文化长廊等,成立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健康传播中心”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大健康传播中心将医学史、文化史、科学史、医学科普等内容整合在一起,为培育大健康科普新文化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将在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表示。

强品牌建设,培育健康科普新文化

与此同时,医院高度重视健康科普的项目化建设,把健康科普工作作为医院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宣传部门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先后策划了“70年·70位名医”“‘医’万个为什么”“妙手仁心”“百医百答”等大型系列健康科普宣传项目,围绕百姓关心的健康话题,600多位名优专家用科普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在医院官方宣传平台连续推出高品质原创科普,累计阅读量超过5000万人次,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报道,科普项目集结成《医病医身医心——111位名医说健康》《“医”万个为什么》等图书。

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临床能力培训中心专家向小学生介绍达芬奇机器人如何开展手术及其功能.jpg

▲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临床能力培训中心专家向小学生介绍达芬奇机器人如何开展手术及其功能

在医院的大力引导和推动下,在集众人之智开展健康普及的氛围中,中山一院医务人员的科普创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健康传播的学者型科普创作者。他们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打造个人科普自媒体,孵化出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科普大咖个性化品牌。

儿科医生沈振宇通过微博回答网友提出的儿童常见疾病问题,微博粉丝达114.6万人;消化病专家马晋平教授深耕消化病科普,打造“兰世亭”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医学科普的意义在于让健康的人意识到疾病的风险,让患者得到慰藉。”马晋平认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医生不能局限于患者已发生的疾病,或性命攸关时,才开始干预和治疗,“健康在于预防,预防更胜于治疗”。

来源:中山一院、健康报医生频道

责任编辑:熊一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山一院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出发,致力于打造有医院特色的大健康知识普及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