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喜: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是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2023-11-02 00:12:4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何振喜会长

JIQ_4053-opq608314273.jpg

10月21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在“2023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作“大力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主旨报告,指出“我国研究型医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资源和高水平临床研究能力。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是破解医药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加快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现代医学科技发展证明,凡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医学进步,都是临床与科研融合发展的产物。” 何振喜说,20世纪人类医学的三大成就——抗生素、疫苗、DNA,都是基于疾病诊疗需求,从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医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我国近30年以腔镜技术、医疗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从举步维艰到蓬勃发展,从亦步亦趋到引领世界,都与医学专家的临床发现、协作攻关密不可分。研究型医院就是具有“难病诊治、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高水平医院。目前我国一批临床与科研兼优的研究型医院,都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资源和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能力,在医学科技发展、临床疾病诊治、药品器械研究等领域已经发挥出独特优势,把这些医院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使它们成为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是破解医药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加快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何振喜介绍,经过20年探索实践,研究型医院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社会共识越来越凝聚、建设行动越来越自觉、建设成果越来越凸显。2022年,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2023年,科技部等12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北京、上海、江苏等多省市将其列入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全国11个省市已经建立省级研究型医院学会。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统计数据表明,脱颖而出的50家研究型示范医院与212家参评医院相比,发表“三高”论文量高于53.8%,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65.6%,2020—2022年转化药品和器械合同项目数分别高于88.9%/85.4%,主持国际合作项目、临床试验(通过CCP认证)和研究者发起的研究项目高于55.3%/51.4%/68.3%。何振喜认为,2021年《构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报告》显示,我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快速跃升,研究型医院做出了突出贡献。

何振喜在报告中认真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矛盾问题。他认为,研究型医院医学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病种病例海量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医学创新转化投入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临床研究能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提升,是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何振喜说,目前研究型医院由于功能定位不清,临床医生大小病统治、无暇搞科研,人、财、物的配置与管理方式也不十分适应其发展。经费投入、人员编配、空间调整、绩效奖励,重临床需要轻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研究型医院数据库、样本库、生物资源库等散落在各医院或各科室,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和使用标准,存在“散、乱、差、废”现象,造成“病种病例资源大国、临床医学研究小国”的局面;相当多的研究型医院创新转化投入不足,资金链、研发链、协同链、服务链、转化链存在短板弱项;临床研究专职人员太少,很多临床研究项目没人开展。临床医师的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掌握不充分。特别是我国现有临床科学家数量太少,是限制高质量临床研究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医药创新的最大“瓶颈”。

何振喜认为,解决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就要按照科技部等12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关于“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的要求,从战略层面明确研究型医院功能定位,从体制层面强化研究型医院资源配置,从机制层面增强研究型医院发展活力。研究型医院需按照“一个坚持三个统筹”的原则来推进。

何振喜建议,按照功能定位的要求,我国医疗机构设置应该按照研究型医院、临床型医院、全科型医院三种类型三个层级进行整体筹划,形成结构合理、定位清晰、任务明确的新时代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型医院处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顶层位置,职能任务主要解决“看难病”问题,开展疑难危重疾病诊治、新技术新业务研发、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临床型医院处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承上启下位置,职能任务主要解决“看病难”问题,完成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地方性疾病和专科疑难疾病的救治;全科型医院处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层位置,职能任务主要解决“首诊病”问题,进行健康宣教、预防保健、初级检珍、急诊急救、功能康复、心理咨询、健康照护等。

“我认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必须要站在历史性和战略性的高度来定位,站在时代性和前瞻性的高度来统筹,站在人民性和社会性的高度来谋划。”何振喜强调,要坚持“对标国际、中国特色”,既要放眼世界,又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做到与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体规划、协调发展,把研究型医院建设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做到互相促进、整体进步。

何振喜谈到,研究型医院是一种新的医院建设理念,必须从硬件、有形的角度重构医院的体制框架和资源配置。要设立专门的研究型医院管理机构,搭建专业的研究支撑平台,拥有专职的研究人才团队,并且多渠道加大研究型医院的投入。

何振喜表示,要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对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建议设立“临床医学创新奖”和“临床医学科学家奖”,大力表彰重大临床研究成果和创造者。引导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埋头临床实践,重点临床研究,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指示要求,为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此外,要培养医院创新文化,营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科学严谨、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学术民主、环境宽松的文化氛围。

(何振喜会长在2023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的主旨报告全文见学会网站“理论研究”专栏)


责任编辑:宋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是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