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主题征文之四:回味曾经的学生工作

2021-01-19 15:48:28

作者简介:焦阳

2005年9月—2009年6月就读于郑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9年9月—2011年6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1年9月—2014年6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4年8月— 任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师,外交学院卓越青年学者,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国际刑法学。

离开郑大法学院已经11年了,去年回学校参加05级本科生毕业十年之约活动的场景还如在昨日,今年我们又迎来了建院40周年大庆。作为21世纪以后入校的小字辈,最美好的青春在郑大法学院度过,我一直以为,只有大学本科四年才能代表青春,这里见证了我们一代代人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专家大咖引领我们走向思想成熟,我们锻造思维,锤炼体魄,终究成为最好的自己。

对于各位专业老师,我心怀最深的感激和敬意,相信很多更资深的校友已对此进行了深情全面地回忆。这篇小文仅从学生工作这一小众视角切入,从亲历者的角度,谈谈学生工作老师的辛劳和专业。

我2005年入校,那时郑大新校区已初具规模,人工湖已建成,宿舍区已完备。文科园的法学院办公楼当时还没完全启用,新生报到和相关工作都在实验楼完成。从大一开始,我就开始担任学生干部,先是班委,后来是院学生会辩论队队长、05级年级委,这一干就干到了大四。法学院的学生工作总是井井有条,从军训、迎新晚会,到之后的各种活动、评奖学金、助学贷款认定、毕业生教育,每项活动都有组织有规划,全方位付出,做到公平公正。虽然之后我也感受过多个学校,但对郑大法学院的这段学生工作感悟是最深的,也是最满意的。

从2006年我大二开始,法学院办公楼正式启用,党委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总是忙碌的。各位老师从容认真应对学校相关部门的每项工作、每个活动,师生之间的联系是那么紧密。由于法学院的学生人数规模较大,要做到每项工作都到位全面颇为不易。我看到院领导和辅导员定期给全年级同学开年级会,反复叮嘱注意事项;院团委负责老师定期组织学生会例会,让每项工作都有部门负责;各年级辅导员和我们年级干部反复商议综合测评加分细目,争取让每一点分数都有据可循,让全体同学都认可规则。

还记得成立年级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每班都有代表参加,辅导员老师耐心解释评选细则,全程展现透明度。还记得助学贷款审核信息录入,一个字一个字反复核对,生怕输错一位同学的信息。还记得参加学校的体育比赛、歌唱大赛,法学院的加油队伍总是最出彩、最团结,让很多院系都心生羡慕。我们都为自己属于法学院而骄傲,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工作老师们精心地组织。

比较难忘的是,有的宿舍同学对自己的综合测评分数有异议,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一点一点作解释,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耐心解决疑惑;有同学临近毕业时受伤,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第一时间前去看望慰问,送上对健康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祝福。

大四就要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年级专门成立了毕业事务委员会,在老师们的直接组织下,每班选择时间充裕、又有奉献精神的同学参与。在这一个学期,我们完成了毕业纪念册整理制作、毕业光盘录制、毕业特刊征稿、毕业典礼筹划一系列工作,这满满的记忆化作以上实物被永久保留。

博士毕业后,我同样在高校工作。除了担任任课教师,还担任了多个模拟法庭竞赛的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时,我的头脑中总会不禁出现在郑大参加模拟法庭训练和比赛的场景,想起我的老师如何筹划比赛,如何协调专门的办公室供我们准备研讨,想起到北京参赛时那个没进决赛的夜晚……现在的学生,更加自主,想法的多元导致学生工作更难做,参与其中,我更能体会当年老师们的艰难可贵。

在法学院班子的领导下,我接触的每位老师都竭尽所能为学生着想,学生工作经验也被一届届传承。感谢梁庆亚老师、黄艳老师、王建敏老师、刘竞元老师、陶红雅老师、岳林强老师、王虎林老师等曾经在我的青春时代从事学生工作、关爱学生的老师,他们当中有些虽已不在法学院工作,但他们的每一项付出,都嵌在了我的青春之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谈谈学生工作老师的辛劳和专业。法学院的学生工作总是井井有条。但对郑大法学院的这段学生工作感悟是最深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