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长征路上的许世友

2020-08-12 23:11:46 《党的生活》 牛珂珂

许世友.jpg

许世友.jpg

许世友将军在朝鲜.jpg

许世友将军在朝鲜.jpg

习仲勋、叶剑英、许世友与杨尚昆.jpg

习仲勋、叶剑英、许世友与杨尚昆.jpg

许世友将军.jpg

许世友将军.jpg

巍巍大别山,滔滔淮河水,孕育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新县。在这片有着青山绿水、旖旎风光的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走出了43位共和国一代名将。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许世友将军,就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改名趣事

许世友,原名许仕友,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率十几名游击队员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34年,许世友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率部跟随徐向前总指挥英勇作战,打乱了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为向川西和甘南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35年5月,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使红四方面军陷于无根据地依托的困境,被迫开始了长征,向西转移。

6月,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北上创造川陕甘根据地。在长征途中,许世友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问许世友:“我经常听到你的名字,没看到你这个人。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呀?”许世友告诉毛泽东,他是“仕”字辈,父母给他取名许仕友,参加红军后,学习了文化,知道“仕”是做官的意思,不愿与欺压百姓的官僚们为友,便把“仕”改为“士”,要做士兵的朋友。他还问毛泽东:“主席,您看我这个名字改得可好?”毛泽东爽朗地笑了笑,说,“好是好,不过,咱们再商量一下,再改个字,把‘士’字改为世界的‘世’好不好?叫世友,世界之友哇。我们这次是北上抗日,眼光要往远看,放眼世界嘛!”从此,许世友的名字真正定了下来。

包座之战

8月15日,红军开始过草地。红四军和红三十军被编入右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下北上。许世友率红四军担任右路军后卫,在松潘以南的镇江关、松平沟等地积极佯攻松潘守敌,钳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安全北上。完成任务后他又率部踏上纵横数百里的大草地。草地一望无际,如茫茫大海。茂密的杂草,像蒲团似的东一丛西一蓬。草块之间,到处是积满污水的烂泥潭,沿途渺无人烟,没有道路。草地的天气变化无常,时而彩霞满天,时而暴雨倾盆,时而下起冰雹,时而雪花纷飞。过草地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就像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在渺无人迹、坑坑洼洼的草地上,部队宿营成了难题。他们只能分散在地势稍高的小块地方,支撑起破烂的毯子挡风遮雨,捡来半湿的小树枝燃起篝火,驱赶逼人的寒气。最大的困难还是吃饭问题。进草地后,尽管大家都很节约粮食,但仍维持不了几天。他们只能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喝的是乌黑发臭、难以下咽的草地积水。许世友以身作则,吃苦在前,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伤病员骑,还经常替体弱的战士背枪,以模范行动激励大家战胜困难。经过一个星期的艰苦跋涉,许世友带领红四军终于胜利通过被称为“绝境”的草地,到达巴西、班佑地区。

胡宗南发现红军经草地北上,派出一个团控制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地包座,并令其第四十九师由松潘增援包座。为开辟前进道路,保障全军顺利进入甘南,许世友奉命率红四军和红三十军一起,打了过草地后的第一仗——包座之战。8月29日黄昏,许世友率红四军一部以迅捷的动作抵近包座以北约十公里的求吉寺,很快拿下外围的几个要点,突入寺院。夺取求吉寺之后,红四军配合红三十军攻打包座,在刚过草地消耗很大的情况下,又与敌鏖战两天两夜,最后攻克包座,全歼胡宗南一个师,取得毙、伤、俘敌近五千人,缴获长短枪近两千支及大批粮食的重大胜利,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为红军继续北上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攻克天全

由于张国焘违抗中央决定,阻挠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不得不于9月中旬再次穿越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草地。第二次过草地,已是秋季,冷风萧瑟,寒气凛冽,无边的泽国散发着腐臭的气息。衣衫单薄战士们,顶着风雨,忍着饥饿,在泥沼中艰难前行,比第一次过草地时更为艰苦,又有一批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世友此时开始对张国焘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10月下旬,许世友率红四军沿大渡河、金汤河南下,攻占国民党西康设治局所在地金汤镇,继而向天全进军。天全,是由西康入川西的一道关口,西侧有大岗山和落西山为屏障,天全河从两山之间流过,形成走廊地带,四川军阀刘湘的“模范师”防守在此。金汤距天全约100多公里,四千多米高的夹金山横亘其间。山上坡陡路险,荆棘丛生,许多地方无路可走。许世友带领部队,由采药农民作向导,用大刀斩荆棘开路,仅用一昼夜就翻过了堆冰积雪的夹金山,迅速抵近紫石关,攻破守敌,相机向天全发起攻击。许世友采取了夜摸、奇袭的战术,派精干的突击队深夜从两翼进行偷袭。偷袭成功后,他发出总攻的信号,部队向东岸发起猛烈冲击,刘湘的“模范师”在红军的铁拳下,被打得溃不成军。打下天全城后,红四军在许世友率领下又向东北方向迂回,协同红三十军等部攻克了芦山县城。至此,红军攻占了川康边的广大地区,毙、伤、俘敌万人以上。

12月初,敌人加强攻势,蒋介石派薛岳率七个师大举进犯,妄图配合川军将红军压迫于天全、芦山地区予以全歼。许世友奉命在荥经峡口一带阻击薛岳部。在使用兵力问题上,许世友与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产生了分歧。许世友提出,敌人来者不善,守峡口最好摆5个团,至少3个团。但陈昌浩却认为,薛岳是稳扎稳打,碉堡政策,不会把主力全用上来,红军摆一个团就够了。许世友向其再三陈述敌我力量对比和利弊关系,陈昌浩都坚持己见,不予采纳。战斗打响后,在敌人9个团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下,红军一个团誓死坚守,终因寡不敌众,战斗失利。全团伤亡三分之二,团长、政委英勇牺牲。许世友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我的戎马生涯中,被人家一下子搞掉一个团,是绝无仅有的耻辱。给我震动极大,教训甚深,祸莫大于轻敌。”

再翻雪山

在南下碰壁的事实面前,张国焘被迫同意红四方面军北上。1936年2月,红军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地区,经达维、懋功向西北转移。许世友率领红四军再次翻越夹金山,还翻过了被称为“万年雪山”的党岭山。海拔五千多米的党岭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不时有冰雹、狂风、大雪降临,要避开暴风雪的袭击,必须在每天中午前通过顶峰。许世友带领红军,在雪山脚下,吃了一餐为数甚少的土豆、青稞和野菜煮成的“饭”,就整装出发了。在漆黑的夜里,他们拄着木棍,踏着蜿蜒崎岖的山径向上攀登,于陡峭的山路上刨开冰雪,辟路前进。在半山腰,部队遭遇暴风雪,气温骤降。大家的双脚都被冻得失去了知觉,许多人的脚都冻裂了,鲜血渗透裹在脚上的破布和草鞋,在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印。许世友和他的部队又一次经受了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磨练,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部队到达甘孜地区后,进行了整编,新组建了方面军总部直辖的骑兵师,许世友出任骑兵司令员。这支劲旅是当时红军装备最精良、机动性最快的第一支骑兵部队,对红军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宁会师

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于甘孜会师后共同北上,第三次过草地。许世友指挥骑兵师为全军先遣部队,经西倾寺先出阿坝,担任侦察道路、筹集粮草的重任。沿途与反动土司武装、国民党骑兵打了72仗,红军3000多骑兵打到甘南的渭县只剩下200多人,但筹集了两三万头牛羊和大批粮食,完成了上级领导赋予的重任。在川北麦加尔康地区与当地反动武装的一次战斗中,四五千土司武装驻扎在阿坝通往查理的要道上,阻止红军北上。许世友带领骑兵师,趁黑夜向敌营接近,把反动武装团团包围。他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前冲后杀,左砍右劈,最后歼敌大部,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马匹,搬掉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这次过草地比前两次路程远,时间长。但部队士气高涨,行动迅速,终于比较顺利地走出草地。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的长征胜利结束。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许世友率部过滂江、跨岷江,翻雪山,过草地,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中,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下,他以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以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为党和人民创下了丰功伟绩。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的历史功勋,如同一座丰碑,将永垂史册。

摘自《党的生活》


责任编辑:彭淑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许世友率部为党和人民创下了丰功伟绩,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的历史功勋,如同一座丰碑,将永垂史册。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