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累计14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3-05-05 14:08:42 智慧

作者:智慧 李晓楠

日前,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自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河南省洛阳市累计入选的项目多达14个。

从伏牛山区旧石器时代的火塘到黄河南岸新石器时代的壁灶,从二里头夏都方正规整的多网格式布局到隋唐洛阳城鳞次栉比的里坊,从偃师商城完备的水利设施到汉魏洛阳城庞大的水利工程……这些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成果,描绘出神州大地上早期人类的起源历程,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一次次为五千年连绵不绝的中华文明提供实证。

追根溯源 展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2023年3月30日,春光正好,二里头遗址“九宫格”区域西侧,10余位考古工作者正在探方内埋头忙碌。时光回到64年前。1959年4月,我国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目标的田野考古正式启动。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进入考古团队的视野,随着发掘不断深入,一个沉睡3800余年的都城遗址一点点揭开面纱,带给世人接连不断的惊喜。

“从最新的考古发现来看,二里头遗址可能不止‘九宫格’,而是由更多的‘网格’组成。”在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再次为大家带来惊喜。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为我们展现了夏王朝的社会生活图景,让曾被认为是虚构的历史变成真实可信的历史。”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开后世都城里坊制度的先河。

在洛阳,这种一脉相承的文化印记,借助大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得以验证。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洛阳城内,设“方三百步”的里坊323座;而隋唐洛阳城外郭城也呈棋盘方格路网格局,隋代设坊103座,唐代设坊120座。

探寻历史 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作为中国考古界的一项重要发现,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曾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年代与史载黄帝时代相当,同时位于古人所说的黄帝或黄帝族的聚居区,其文化内涵与《史记》等书对黄帝的相关记载吻合,因此,考古专家推测这里应当是黄帝曾经生活过的家园。在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用于祭祀的礼器——铙形器,其宛如一株文明之苗,在古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对商周时期的鼎、钟等青铜礼乐器产生重要影响。

除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外,伊川徐阳墓地、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东汉帝陵、汉魏洛阳城、隋代回洛仓等均有不少考古成果填补历史空白。一个个考古发现,既展示出从古至今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也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民族丰富多元的文化基因。“考古是对历史的追问和探寻,串联起中华文明的版图。”王巍认为,考古发现在很多方面印证了考古和文献的记载,为我们树牢文化自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根基。

活化利用 再现历史文化遗产辉煌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到“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立足洛阳,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溯源。文明密码被一点点破译,充分展示了洛阳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王朝兴起、都邑规划、陵寝制度、中华民族融合发展,以及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黄河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也证明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当前,洛阳市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正不断创新思路,让历史文化资源、考古发现成果更好地“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厅,借助数字化互动游戏,观众可以与历史“对话”;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通过VR智能导览,游客可以360°欣赏千年前的运河风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借助考古发掘破译的文明密码,作为中原文明核心区关键一环的古都洛阳,将再现历史文化遗产辉煌。(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见习记者 李晓楠)

(原载于2023年3月31日《洛阳日报》6版)

责任编辑: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