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益路童行”志愿服务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站式云平台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暑期“三下乡”|医学院“益路童行”志愿服务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1 10:57:09

7月2日,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益路童行”志愿服务队来到淮南市新华村,开展以“激活时代春水,焕发非遗新生”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团队聚焦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传统漆扇、彩塑京剧脸谱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旨在让儿童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新一代中华少年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每一项活动都是一次心灵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创作都是对先辈智慧的致敬,孩子们在欢笑与探索中,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文化继承者与传播者的角色,为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注入了新的活力。

漆扇轻摇,承载千年风华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先为孩子们讲解关于漆扇和京剧脸谱的相关文化知识。漆扇,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手中的风物,不仅是夏日里的一缕清凉,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源自于古代匠人的智慧,历经千锤百炼,每一把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孩子们的目光被深深吸引,他们围坐在志愿者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每一个细节。志愿者通过生动的演示,让孩子们了解到漆扇的制作过程。从选取上好的材料,到精细的雕琢,再到反复的上漆与打磨,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心独运。在实践环节,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在已经缅好的扇子基础上开始制作漆扇。上漆是漆扇制作的核心环节,也是最为耗时耗力的部分,孩子们却活力充沛,耐心成作。他们将由漆树液汁和贝壳粉混合而成的不同色彩的漆胶有层次地混合、搅匀、拨散,大手牵小手,将扇子浸入漆液中各自喜欢的色块里,反复横切旋转,像是漆海中的涡轮,确保晕染均匀,纹路优美。蘸漆之后,志愿者们帮助孩子们进行打磨使表面色泽饱满,光洁如镜。当漆面处理完毕后,便进入装饰阶段。孩子们根据各自的喜好在扇面上精心绘制各种图案,如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志愿者们则在每个孩子的扇子上题字祝福,如“平安喜乐”、“所爱皆如愿”等。将书法与漆扇结合,创新文化传承。每一把漆扇完成时,它们不仅成为了孩子们手中的艺术品,更成为了一扇扇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孩子们笑容洋溢,在扇动之间感受千年的风华流转。

志愿者讲解京剧脸谱知识

志愿者和孩子一起浸染漆扇

彩塑脸谱,勾勒京剧神韵

塑造京剧脸谱的黏土工艺,将传统文化与手工艺术完美融合。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沉浸在这份独特的艺术之旅中,体验从一块简单的黏土到栩栩如生的京剧脸谱的转变过程。黏土的颜色选择很重要,虽然最终的脸谱会通过上色呈现,但基础颜色的选择却会影响到后续的视觉效果。京剧脸谱的图案复杂多变,每种颜色、每个线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和角色性格象征。绿色代表顽强,黑色象征正直,白色则寓意奸诈⋯⋯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挑选着黏土,有的孩子选择了红色,他说:“红色代表勇敢!”有的则偏爱黑色,认为黑色很酷,就像英雄一样。他们将黏土捏在手中,反复揉搓,直到变得柔软而易于塑形。这个过程像是魔法的预热,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开始慢慢沸腾。他们在纸上勾勒出各种线条和图案,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露出满意的微笑,每个表情都是对即将诞生的作品的期待。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京剧这一国粹的博大精深,以及它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

孩子们使用黏土制作京剧脸谱

孩子们手捧自己的作品,眼中闪烁着自信与骄傲的光芒。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漆扇上的每一笔勾勒,还是脸谱上的每一道色彩,都将化作孩子们心中最宝贵的记忆,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会在他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志愿者和孩子们集体合影

这次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青少年责任与使命的一次深刻诠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薪火相传永远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这座桥梁上不可或缺的一砖一瓦。

责任编辑:张雨蓓 吕慧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医学院“益路童行”志愿服务队来到淮南市新华村开展以“激活时代春水,焕发非遗新生”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