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暑期“三下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在歙县遇“践”青春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发布时间:2024-08-07 17:16:45

七月中旬,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红研”实践队奔赴黄山市歙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党史故事,践行红医精神。

场馆里的“思政课”

队员先后来到歙县方璧纪念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小练革命烈士墓、萌坑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沿着历史的痕迹在纪念馆中追思革命先烈。在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打扫陵园,集体默哀致敬,悼念共产主义战士;在纪念馆内,队员们认真观看珍贵图片与历史文物,回顾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在萌坑村,大家认真听老支书吴正光同志讲述了新四军帮群众挑水、铺路、修茅屋的故事。吴正光还勉励大家:“你们要忠诚于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青”言“青”语作宣讲

团队走进村镇、场馆,与村民、游客面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活动。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队员围绕新四军在岩寺重大历史事件、铁军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等展开宣讲;在岩源村,队员向村民们介绍了“渡江英雄”马毛姐不顾个人安危,护送解放军战士六次横渡长江的革命事迹;在徽州古城墙下,队员向游客讲述了陈祥榕烈士用生命诠释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感人故事。“青年学生有能力,更有责任把这些富有深厚力量的故事代代相传。”一位游客笑着对宣讲队员说。

队员们不仅宣讲白求恩、谷广善、涂通今等在革命时期治病救人的红医故事,更耐心细致地科普了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等常见的应急救护知识,重点讲解了判断患者意识、呼救、清理口腔分泌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步骤的操作要点,以及针对常见的气管异物处理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此外,团队前往歙县第一养老黄山厚生护理院看望老人,献上精彩的节目,并陪他们聊天。“陪伴是最好的治疗,你们的到来,让这里多了欢声笑语。”护理院院长林慧对同学们的暖心举动给予肯定。

实地调研察乡情

实践团深入歙县部分村镇,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实地考察当地革命文化、传统文化保护现状。在五渡村,队员们探访方璧故居、古建筑群,了解当地的革命文化、民风民俗等;在萌坑村,用镜头记录瑰丽的墙头壁画;在琶村,通过参观村史馆认识了粮票、磨盘、双人水车等众多老物件,了解文化大舞台、“村晚”故事、乡村电影院等新事物。琶村村民王春艳向大家说道:“这些物件也不是值钱的家当,却是我们村发展变化的缩影。记得过去人们吃过的苦,才能更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的甜。”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用言语传递党史故事、用内心感受红医精神、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在实践中书写青春之志、勇担青春之责、共赴青春之约。

责任编辑:虞晓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七月中旬,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红研”实践队奔赴黄山市歙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党史故事,践行红医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