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科故事|跟随本科生导师进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11-07 09:58:34



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科研大势下,本科生进实验室早已不是新鲜事。学习需与实干相结合,实验室则是每一位潜心钻研的理工科学者奋斗的前沿阵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在本科生导师的带领下,参与科研项目,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获得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加入到科研实验室呢?

让我们一起深入实验室,看看与科研结缘的北科人有着怎样的故事吧!


编辑 | 崔心悦

记者 | 傅羽嘉 钟梓豪 彭硕 崔正阳

素材来源 | 贾泽雨 刘凯迪 杨洪恩

张凌竹 姜崴栋 周梓湘



初心

“理论知识应该有用武之地”


谈及张凌竹选择进入实验室的初心,他这样说道,“在专业分流后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但还是不能理解这些知识具体应该怎么应用在实际中,理论和实际有些割裂,也是从那时起萌生了进实验室的想法。”当他在朋友圈看到学长学姐们的实验室日常后,更加坚定了他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想法。


进入实验室无疑对科研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张凌竹认为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花时间不断地去学习、去总结、去思考,而进入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初进实验室的时候可以去观察学习师兄师姐们的实验操作,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师兄师姐或者老师提问,然后自己总结实验当中的要点,并思考着如何将这些要点应用于之后的实验当中,自己的科研能力就会在不断学习、总结、思考中慢慢提高。



“我认为进入实验室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要点。”

张凌竹认为无论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述还是课下自己看书学习,所学到的知识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抽象模糊,当进入实验室真正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实验中,被动学习则转变为了主动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本科生导师的介绍下,大二懵懂的贾泽雨便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师兄的帮助下尝试开展实验。“实验室不仅给了我学习知识的机会、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舞台,更让我结交了亦师亦友的师兄和师姐。”谈及进入实验室的收获,他这样和我们说到。

大二进入实验室的经历让他对专业深造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更早地明确了攻读研究生的志向,“正是因为那时选择踏入实验室,才会有我现在丰富的科研成果”,贾泽雨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北科攻读硕士学位。



杨洪恩用汗水浇灌青春的土壤,已然成长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优秀榜样模范。在大学期间,他已参与发表SCI高水平论文三篇。

得益于本科生导师制,大二的杨洪恩就已经在实验室做实验。谈及初进实验室的感受,他说:“感觉自己求学之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本科阶段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终于有机会应用要实践中”。

 “参加项目的途径也是多样的”,杨洪恩说道,“主动去找自己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参与研究项目,一定要主动!当然,联系自己周围那些已经开始做科研的同学,加入他们的课题组,和他们一起走进实验室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此外,很多任课老师在上课时也会介绍自己的课题组,如果对该研究方向感兴趣,可以和任课老师交流,申请加入课题组。”

主动、谦虚是两个最重要的品质,在请教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主动,而在学有小成时也一定要保持谦虚,这样才能继续进步。


“在实验室里可以实践我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探寻我未知的世界 。”周梓湘说到她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是在大二上学期,踏入实验室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不知名的药品和实验仪器以及专注于自己实验的师兄师姐们。



在谈及到进入实验室的初心时,她这样说道:“当时我进入实验室的初心是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科研精神以及丰富自己的简历。但进入实验室以后,我更希望的是熟悉一些药品性质,掌握更多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在最终能够转化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取得一些竞赛成绩。”

在她看来,本科生进实验室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想学、爱学的心,以及乐于钻研的精神。对于本科生而言,知识体系与科研能力都过于青涩,因此只有自身重视这件事情、愿意做好这件事情才能拥有一段精彩的体验。



成长

“一路走来,成长良多”


科研路漫漫,但有导师相伴。

张凌竹表示在科研的道路上,他的导师给了非常多的帮助。首先在实验方向的选择上,导师会为他提供思路,并为他预测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难点以及重点,并向其讲解相应的应对措施。当实在验中遇到瓶颈时,导师也会耐心地为他讲解,甚至到了深夜12点老师还在微信上为张凌竹讲解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贾泽雨也有同样的感触,“本科生导师在我的科研路上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当科研上遇到困难和疑惑时,他积极寻求导师帮助,咨询意见。在以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主体参加摇篮杯等创新创业竞赛时,便找过本科生导师来帮助排疑解惑。在本科毕业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他依旧经常与导师交流,不断追求卓越,完善自我。



周梓湘认为本科生低年级的同学想进实验室学习可以主动联系自己的本科生导师,导师们一般都很欢迎大家去实验室交流学习,也可以通过学院官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老师,然后通过发邮件或者见面与导师沟通交流,还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学长学姐引荐,然后与相关老师进一步沟通交流。

“其实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你主动,一切皆有可能。”

周梓湘对于导师的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导师在她进入课题组后不断引导她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刚接触时,导师不断向我介绍他的研究方向,让我不断明晰自己是否真的想继续研究下去。”同时导师也给了大二的她非常多的机会,接触科研、深入了解科研,丰富她的履历。“在实验室和导师学习的经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宝贵时光”,她这样说到。



在大三下学期姜崴栋正式进入了实验室,而走进实验室的初心,是想要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为了提升自己在保研夏令营中的竞争力,于是主动联系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老师进组学习。

“进入实验室最重要的是对于科研能力上的提升,因为在实验室将接触到真正的科研项目,通过老师和研究生学长的指导,从而切身感受科研的过程,寻找科研的感觉,并且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他表示自己现在的课设项目与当初进实验室学习的项目所用的知识有很强的共通性,并且博士生导师所研究的方向也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学期的实验室学习为我今后的科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确定深造的同学来说,这将极大帮助今后科研项目的开展。在他看来,对于很早就确认要继续深造的同学,不妨在保证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在大二、大三主动联系老师进入实验室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收获

“科研带给我的是硕果累累”


科研成果和经历在推免当中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

“因为研究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要在实验室中度过的,所以如果本科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经验,能够很快的上手实验项目,无疑会得到各大高校老师们的青睐。”张凌竹谈到在他推免面试时,老师们对他的科研经历很感兴趣,所提问的问题也大多是围绕他的科研经历展开,数段的科研经历为他的推免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在提到给学弟学妹们在实验室的建议和科研经验时,贾泽雨再三强调,安全第一,要做到胆大心细。“不要害怕实验失败或出错,要敢于把想法付诸实践,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实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保持高度注意力,不犯低级错误。最重要的是实验安全问题,每一次操作都要符合安全规程,一定要在师兄师姐指导下按规程进行实验操作。”

杨洪恩认为实验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扎实的基本功。加入实验室的一年间,每天平均科研时间是十个小时以上。做实验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如果没有良好的理论课基础,那在实验方面也难有造诣。科研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初进实验室的前大半年时间内,杨洪恩没有任何成果产出,一直在努力打基础。“要有一颗坐得住冷板凳的心。”科研中失败才是常态,但坚持下去,总会取得成功。


谈到进入实验室对于推免加分上的影响,姜崴栋认为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

“我是大三下学期才进入实验室学习,但是在大二时就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项市级SRTP项目,在为期一年的SRTP中,我不仅初步了解了科研生活,学习了很多代码方面的知识,更是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升了自己对于项目进度的把控能力和调节能力”,姜崴栋说道,“在这一年的过程中,我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体会了一整个项目的艰辛。在这个项目之后,我本科期间参与任何的科研相关工作都不再有打怵的心理。”同时姜崴栋也很感谢在夏令营期间本科生导师给他写的推荐信,能够收获导师的认可让他十分感动。



炼钢炉里闪耀的火光

无菌室的紫外灯光

学子路深夜的路灯光

照亮着他们默默奔波的身影

任何科研成果的产出,都不是轻而易举

在光辉的证书背后,在沉甸甸的奖杯背后

在高水平论文的字里行间

都能看到科研人们的心血

导师、师兄师姐更是成长路上并肩前行的伙

在他们的陪伴下,找寻更好的自己,

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周道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越来越多的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在本科生导师的带领下,参与科研项目,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