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树“两强”特色,筑“书香”社区读书活动第一百一十期

发布时间:2024-06-20 13:17:33

为全面深化落实“两强”学生社区驿站工作的开展,第三公寓两强社区驿站服务团队于6月7日在教三413开展读书活动,本次活动分享人陈作霖,同我院23级各班团支书及22级青马学员共同分享学习。

图片1.png

本期分享的书目是杂志《中国青年》中的文章《曾耀祥,追根究底才能保持创新的自驱力》曾耀祥提出只有追根究底才能保持创新的自驱力这一观点。他强调了深入探究事物本质、不断追问缘由对于激发和维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种追根究底的态度能让我们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发现新的可能性和机遇,从而在各个领域不断推动创新发展。

阅读完文章后我们了解到曾耀祥的这一观点后,深受触动。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追根究底的精神正是我们开启创新之门的关键钥匙。

追根究底让我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认知,促使我们去挖掘深层次的原理和逻辑。它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是轻易地接受现状,而是努力去探寻其根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独特的创新点。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这种追根究底的热情和执着。在学习中,对知识刨根问底,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在生活中,对各种现象和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不断地追根究底,我们将培养出强大的创新自驱力,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以追根究底的精神为帆,在创新的海洋中勇敢前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23级学生学习红色经典故事,今日人物–周建华

周建华,1913年2月13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佟家乡太阳岭村,原名邓晓村,笔名碧天氏。他出身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当地的大财主。尽管按照父亲的期望,他应该进入官场追求升官发财,但周建华却对这种生活不感兴趣。在接触到进步书籍后,他深刻认识到农民的苦难和剥削制度的不公,坚信只有红色阵营才能领导抗战取得胜利。

1931年日寇占领东北后,周建华于次年毅然加入党,并将自己的家作为地下交通站。1934年冬,周建华担任团南满特委委员,并前往南满第一游击队担任大队政治部主任,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尽管他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战斗经验,但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多次战斗中取得了良好的战绩。

1935年初春,周建华根据杨靖宇的指示,率队与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军第一军会合,并在途中与日伪军“讨伐队”遭遇。他果断决定迎战,成功击退了敌人。杨靖宇对他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让他指挥自己的警卫连。几天后,周建华再次展现出出色的指挥能力,在冰湖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歼敌200多名,还亲自举枪击死了一个日军指挥官。 

1936年5月,抗联第一军组建第三师。尽管有人对他的年轻和缺乏经验表示担忧,但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与师长王仁斋成为最佳搭档,率领三师在辽东地区频繁袭击日伪军,取得了多次胜利。 

1936年7月,周建华得到情报,两辆日本军车将从吉林梅河口前往辽宁清原县城。他决定在杨木林子村进行伏击,但在敌人即将进入伏击圈时,一位村民前来恳求他不要在村边打仗,因为担心日军会报复整个村子。周建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放弃战斗,尽管这意味着放过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他深知保护老百姓的重要性。 

1938年5月,周建华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册上。

图片2.png

阅读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晓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更善于思考和分析;还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慰藉。阅读是我们成长进步的阶梯。

责任编辑:罗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第三公寓两强社区驿站服务团队于6月7日在教三413开展读书活动,本次活动分享人陈作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