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拜非遗传承人为“师”,建好非遗大课堂,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师生设计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4-09-18 09:54:1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既是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题中之义。

今年,学校积极打造贯通式实践育人体系并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设立了“非遗研培计划”专项选题方向。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文旅及非遗创新设计工作坊”实践团师生一行19人赴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非遗专题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本次社会实践期间,六枝特区与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交流座谈会举行。会议聚焦“非遗服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主题,六枝特区委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妇联、文旅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相关文创企业代表、往届非遗研培班学员代表等参与会议交流与研讨。现场还举行了非遗文化实践育人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签约揭牌仪式,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徐玥、党委副书记刘雯玮和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穆文俊、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高霞共同为基地揭牌。

双方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深化地校合作汇聚实践育人资源,依托优势特色学科积极打造贯通协同的非遗文化实践育人大平台,促进专业实践、思政实践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与高水平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非遗服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交流会现场)

(地校合作非遗文化实践育人基地签约揭牌现场)

我校非遗研培班第五和第八期学员、贵州媚娑妮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厚珍受聘实践育人校外导师及社会实践基地,并向学院赠送布依族蜡染作品。韦厚珍是六枝特区落别乡人,也是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传承人,因非遗与东华结缘,她动情地谈到:“两次研培经历让她真切感受到学校对传承人培养的专业敬业、用心用情,东华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和创意设计能力,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更帮助她开阔了视野,找到了非遗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非遗传承人代表韦厚珍向学院赠送蜡染作品)

在六枝期间,学院师生还先后走访了落别乡媚娑妮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月亮河村阿秀布依族服装加工坊、梭戛乡箐苗服饰民族手工艺坊、牂牁镇情巧布依工坊等非遗传承基地和六枝特区三线博物馆、落别民俗博物馆等。实践团师生根据调研实际,针对文旅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聚焦非遗传承创新的现实需求,结合当地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从少数民族IP构建、农特产品包装升级、文创伴手礼设计切入,共创了“不亦(布依)乐乎”“粽享六味”“‘皂’福六枝”等系列作品,以创意设计赋能非能文化传承创新,助力地区文旅产业升级发展。

(指导教师余继宏带领实践团开展苗族服饰文化研学)

(实践团学生现场体验布依族香包制作)

(实践团师生调研月亮河乡民俗文化传承活动)

(实践团学生部分文创作品设计成果)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近年来,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的首批执行单位之一,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协同多学科资源,依托东华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优势,在织染绣领域开展非遗培训项目并融入时尚元素,推动中华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十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通过创建“传承人+中外大学生”结对的合作模式,已培训300多名来自贵州、云南、海南等地的织染绣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从业者,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学院将聚焦“非遗”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元素“活化”传承模式,结合学院学科优势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联动、互融互促。


责任编辑:学生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