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校在湛江市直机关第五届改革创新大赛中获得佳绩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发布时间:2022-11-08 15:08:05

10月26日-10月28日,湛江市直机关第五届改革创新大赛决赛在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我校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的好成绩。

决赛项目分为“围绕中心”“服务群众”“党建创新”三类。经过作品展示、数据解读和答评委问等环节的激烈比拼,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王冼民教授牵头的团队作品《美丽乡村新模式:红树林与生态养殖共生》获得“围绕中心”类一等奖,滨海农业学院沈雪峰副教授牵头的团队作品《盐碱地盛开油菜花》获得“围绕中心”类二等奖,滨海农业学院杨转英副教授牵头的团队作品《“三生三宜”振乡村,园林耕耘兴湛江》获得“围绕中心”类三等奖;学生工作部(处)左利华老师牵头的团队作品《家校社同频共振,共育民族团结石榴籽》获得“服务群众”类二等奖;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书记周荣伟牵头的团队作品《硬核党建培育红黄蓝“三色花”》、后勤服务集团副总经理曾昭茂牵头的团队作品《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公寓1+N+N党建育人新模式》、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慧教授牵头的团队作品《启少年科学智、赋乡村知识能》获“党建创新”类二等奖。

本次共有来自湛江市各单位约90个作品进入决赛。我校报送的8个作品有7个进入决赛。

获奖作品展示

《美丽乡村新模式:红树林与生态养殖共生》

该作品融合了美丽乡村和绿色产业发展等内容,围绕“美丽乡村”一个中心点,破解了养殖废水处理费用高和红树林种植征地困难两个难题,从海、陆、空三维空间,进行设计理念、技术方法、管理维护、盈利模式共四方面的创新,获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五重效益,累计取得实验基地、学术论文、专利软著、技术标准、建设资金、发展范例等六类成果。该作品对深入推进红树林及其周边生态养殖、碳汇交易、文化旅游和科普教育等相关绿色产业建设,进一步打造滨海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湛江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地盛开油菜花》

盐碱化被人们称为土地的“绝症”。而南方滨海盐碱地呈现土壤盐分含量高、pH 值偏低和肥力差等特点。我省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不均,旱季蒸发强烈,土壤水分中盐分含量升高,台风引起海水倒灌以及滩涂过度养殖等因素造成的土地盐碱化面积达 500 多万亩,其中,湛江约 50 万亩。

油菜作为一种养地作物,且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修复利用盐碱地最有优势的大田作物。21世纪以来,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在校内试验田开展冬种油菜的引种和筛选工作。近年来,学校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油菜专家傅廷栋院士为战略咨询专家,并引种其培育的“华油杂 62”、“华油杂 158”等品种。在盐碱地利用与开发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三创四融”的冬种油菜推广体系,使我市撂荒的滨海盐碱地开出油菜花。

《“三生三宜”振乡村,园林耕耘兴湛江》

“三生三宜”是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园林系教工党支部针对湛江市乡村振兴的特点,展开“三农”建设的基本理念。“三生”是以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评价乡村发展是否“以人为本”的横向指标;“三宜”则关涉乡村发展的远景建设目标,即现代农业宜产,美丽乡村宜居以及休闲农业宜游。以“三生三宜”是区域发展的特色化与科技发展专业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生动体现。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园林系教工党支部长期与遂溪县洋青镇洋青村党支部联合共建,不断推进特色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实地考察与科研建设,教工党支部以“三生三宜”理论为指导,重点开发智慧农业生产、美丽乡村建设及休闲农业打造,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家校社同频共振,共育民族团结石榴籽》

该作品依托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成果——少数民族学生“家-校-社”协同育人培养工程项目,为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现实困境,广东海洋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团队以加强党建促学生全面发展,以“家-校”联动和“校-社”合作为突破点,打造“家-校-社”协同联动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程,发挥了“1+1+1>3”的育人作用,提升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效应。该培养工程具有三大创新点:一是健全校内协同新模式,二是构建家校协同新平台,三是优化校社协同新路径。该培养工程取得了三大成效:对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对输送社会人才及助力边疆建设发展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

《硬核党建培育红黄蓝“三色花

该作品深入结合融合党建工作要求,紧紧抓住硬核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一个主题”,提出正确处理好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党建与助力地方田园梦“两个关系”, 总结了海洋类高校开展党建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从“三个三”层面进行操作,即对外抓住“海洋种业、海产加工、海滩(涂)开发”三条主线,对内抓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在大力推动海洋育种、海产加工和智慧服务“三产融合”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作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提出的在“蓝海洋”、“黄土地”上开展“红色党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公寓1+N+N党建育人新模式》

该模式旨在破解公寓党建工作缺乏固定阵地、缺乏有力组织,缺乏有效监督等痛点,通过创新党建形式,强化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将改革“以学院条线为主”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由“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学院为条、公寓为块,条块结合、重点下移”的多部门联动党建育人机制,拟在全校所有学生公寓大院分别成立1支由教职工党员领航、学生党员为主的党员先锋队,在先锋队设置N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置N个党员先锋岗,织密织牢党建育人网格,在学生公寓筑起38座先锋堡垒,促进近1904名学生党员知行合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4万名海大学子遵纪守法、奋发向上,实现学生“三自教育”,发挥后勤“三全育人”新作用。

目前“学生公寓1+N+N党建育人模式”已在海研大院做试点,下一步将在海沁、海园、海安、海致等大院推行。待该模式全面推行后,将促进后勤员工“四在”作风形成,有力提升公寓党建育人功能,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海大特色的“1+N+N”党建育人品牌。

《启少年科学智、赋乡村知识能》

该作品是在学校党委及学院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物理与光电科学系党支部联合广东海洋大学启智科技公益教学团队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两所小学的30名青少年中开展1年多并持续至今的公益青少年科技示范教育活动。通过互联网搭建线上教育平台,大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实践,开设了Scratch、SolidWorks软件的应用课程,开展课外科技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公益培训,激发学员的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从而强化他们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基础,提高小学生软件编程的能力和水平。项目在运行阶段认真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学生和家长、学校反响良好,有助于提升湛江市乡村青少年的科技素养,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纪苏芸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0月湛江市直机关第五届改革创新大赛决赛在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我校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
    Baidu
    map